“今年的産值有望突破100萬元,這都是自主創新給我們帶來的紅利。”從祖輩口傳的土方子到擁有專利的標準品,90後蒙古族小夥哈沙葉爾登用馬油皂闖出一條創業新路子。
馬油,是昭蘇草原上牧民們口口相傳的民間秘方,可以用它塗抹皸裂的雙手、護理嬰兒嬌嫩的肌膚、緩解凍傷與濕疹。但長久以來,馬油始終停留在“土法熬煉、自家使用”階段,沒有標準、沒有品牌,更談不上産業化。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我們昭蘇有大量馬匹,也有悠久的馬油使用歷史,為什麼不能做出屬於自己的高端天然護膚品?”哈沙葉爾登還在南京農業大學就讀時,就有了創業想法,要把祖輩傳下來的馬油,變成科學化、標準化、可量産的綠色健康産品。
2017年,研究生畢業的哈沙葉爾登了解了昭蘇縣對返鄉人才的扶持政策後,回到家鄉創業。昭蘇縣烏尊布拉克鎮加爾買裏村黨支部為他協調了一間30平方米的手工作坊,給他提供了一方創業陣地。沒有設備,就自己改裝;沒有配方,就反復試驗。歷經上百次失敗,團隊終於攻克低溫皂化、雜質去除等關鍵技術難題,成功研發出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馬油冷制工藝。2019年,哈沙葉爾登註冊成立了新疆牧馬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並於次年開始生産馬油皂。
“做馬油皂不難,但要做出好的馬油皂可不容易。”哈沙葉爾登拿出兩塊不同的馬油皂進行比較,傳統熱制皂,表面粗糙、質地幹硬,冷制馬油皂,細膩如脂,還透着淡淡的油脂清香。
哈沙葉爾登介紹,熱制皂在高溫下熬煮,很多營養成分就煮沒了,但冷制工藝全程控制在40攝氏度以下,能把馬油裏的不飽和脂肪酸、神經酰胺、維生素E等全給鎖住,有效成分達90%以上。
一段時間後,哈沙葉爾登發現只做加工行不通,貨源無法得到保證。他果斷調整方向,回到草原,和牧民一起幹。2020年,他牽頭成立昭蘇縣探險者馬匹養殖專業合作社,整合周邊35戶牧民的600余匹馬,建立起“黨支部+企業+合作社+牧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從傳統放牧向現代化、標準化原料供應的轉型升級,還培養出一批掌握馬油採集與初加工技術的當地能人。
“以前馬油白白浪費,現在一公斤能賣40多元。馬除了産肉和奶,還能産‘金油’,大家幹勁更足了。”加爾買裏村牧民巴達笑着説。
為拓寬馬油皂銷售渠道,村“兩委”還幫哈沙葉爾登搭建展銷平台,對接當地6家精品民宿,推出“體驗+消費”新場景,深受游客喜愛。
“公司還與新疆大學建立産學研合作機制,聯合開展馬脂提取、穩定性提升及功效驗證等關鍵技術攻關。截至目前,公司已獲得9項實用新型專利,並主導發布了3項地方性技術標準。”哈沙葉爾登説,只要堅持以技術創新驅動産業發展,推動馬油産品從傳統手工向智能化、數字化生産邁進,馬油皂會迎來更大的市場。(宋衛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