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勁紅柳伴荒漠,偶見炊煙映晚霞。”在距離新疆哈密市340余公里的中蒙邊境,坐落着一個特別的派出所——紅柳峽邊境派出所。
紅柳峽邊境派出所是新疆&&境邊防檢查總站哈密邊境管理支隊距離市區最遠的派出所,所管轄的邊境轄區面積達8410平方公里。建所60年來,一代代民警像紅柳一樣在戈壁灘上紮下根,日夜守護着轄區的萬家燈火。
“紅柳的生命力極強,它落地生根,對環境從不苛求,落在哪,哪就是家。”這是紅柳峽邊境派出所副所長張才建眼中的紅柳,一如自己的人生:從美麗的江南水鄉來,扎根荒漠戈壁深處,把青春和炙熱的愛獻給邊疆。
從江南水鄉到西部邊陲,他把青春獻給這片紅柳叢生的戈壁荒漠。資料圖
以心換心,他在一聲聲哥與兄弟中堅定前行
“才建哥,這次考試我又拿了第一名!”毛林·阿德勒在電話裏,掩飾不住興奮。毛林·阿德勒是哈密市第四中學初三年級的學生,一有好消息,總是第一時間和張才建分享。
紅柳峽邊境派出所轄區主要生活着哈薩克族牧民群眾,張才建發現牧區群眾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教育輔導困擾着不少家庭。毛林·阿德勒就成了張才建重點幫扶對象。
課外輔導、檢查作業,陪着體育鍛煉、心理諮詢師……隔三差五跑一趟,小毛林家的門檻兒快要被踏破。偶爾遇見毛林家鄰居,遠遠地就開始熱情招呼,喊小毛林:你家親戚又來啦!
在張才建的悉心輔導下,小毛林的學習成績大幅提升,兩人也處成了哥們兒。“才建哥為我開啟一扇了解不同文化、認識世界的大門。”説這句話時,毛林·阿德勒的眼神明亮堅定。在張才建的鼓勵下,他有了更高的追求,想走出戈壁,去北京求學。
學習優異的小毛林帶回一張張獎狀,成為家人的驕傲。
幾乎搭上所有休息時間,何苦要做這些吃力瑣碎的事兒?沉思片刻的張才建打開了話匣子:“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成長路上幫一把,讓孩子少走彎路,將來才能有更多選擇。”
張才建成了毛林一家人的“主心骨”。大小事兒總會和他嘮叨。2022年,小毛林的哥哥馬木爾·阿德勒大學畢業,因一次事故胳膊受傷,遲遲找不到工作。父親做過心臟塔橋手術,不能幹重活。一家人靠放羊放牛為生,又有兩個弟弟在上學,日子本就捉襟見肘,一時間,家裏愁雲慘澹。張才建詳細了解馬木爾·阿德勒大學時的專業以及其他特長,並記在心裏。一次走訪時,張才建發現轄區一企業缺一名派車員,該企業有不少司機是哈薩克族,希望能找一名會操作電腦的哈薩克族員工,便於溝通交流。張才建便將馬木爾·阿德勒推薦過去。
半個月培訓後,馬木爾·阿德勒順利通過考核,辦理了入職手續。“我現在每個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弟弟們可以安心讀書,爸媽心裏踏實了,臉上也有了笑容,多虧了才建哥,他就是我們的親哥哥。”
走訪小毛林家,&&搬運草料。
2023年中秋節前夕,得知張才建要回老家江蘇探親,小毛林的媽媽炸了哈薩克族傳統美食馓子,一定要他帶回家。
“心裏暖暖的。”張才建被這樣淳樸的表達感動,背着沉甸甸的馓子跨越幾千公里,他要將這一份特殊的禮物送給自己的媽媽。“想讓家人安心,雖然遠在新疆,這裡也有親人的陪伴和愛護。”
説起兄弟,居馬別克·亞汗喊得最是親熱。
“多虧了我的才建兄弟,讓我學會了新技能。他還主動和企業&&,讓我在家門口稱心就業。”大紅柳峽村村民居馬別克·亞汗依逢人便説。
一次走訪,張才建發現居馬別克·亞汗依在家無精打采。兩個孩子在讀書的他靠打零工生活,日子久了沒活幹,心裏就不踏實。
張才建&&鄉政府、村委會,找來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在大紅柳峽鄉開設技能培訓點。大紅柳峽村附近有多個礦區,張才建就建議居馬別克·亞汗依學習開鏟車。如今,居馬別克·亞汗依在離家不遠的別斯庫都克煤礦開鏟車,每個月有了固定收入,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只要肯用心,辦法總比困難多。”事後張才建這樣説。
哎,兄弟!才建兄弟!……在這遠離都市、人煙稀少的戈壁深處,張才建聽到最多的就是這一聲聲熱情的招呼。他在這親人一般的呼喚裏,把自己留在了第二故鄉,把根紮在荒漠裏。“沒有什麼比被需要更讓人幸福。”張才建説。
捲起袖子,把實事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我家的羊被狗咬死了十幾隻。”周六一大早,接到小熊溝村牧民胡安汗·哈依爾別克的求助電話,張才建趕到現場。拉着雙方當事人協商半天,總算是解決了問題。
下午要去附近加油站檢查,來回近一百公里,不想耽誤時間,趁着空檔,就着戈壁灘上的烈日驕陽,張才建在車上咪上一會兒,夏日的風把人吹的發燙。張才建的臉更黑了,“我這算好的,所裏其他兄弟更黑。”常年走村串戶,風雪裹挾,烈日暴曬,這個昔日江南少年郎早已和本地老鄉沒有差別。
“明天可以去上工!”“我也去!”晚飯過後,花兒刺村蔬菜種植大戶劉小林的手機叮叮咚咚響個不停。看著微信群裏的信息,劉小林懸着的心放了下來。群裏蹲守的張才建也松了一口氣。
2024年春季,在一次走訪時,張才建發現轄區大棚蔬菜種植戶劉小林愁眉不展。他家的大棚位置偏遠,離縣城160公里。到了農忙時節,人力不足,卻苦於渠道有限,雇不到工人。如果錯過農時,就會影響到大棚的整體運行。
劉小林家的蔬菜大棚喜獲豐收。
張才建火速建立微信群,在群內提前發布招工信息,牧民收到消息,家中不忙的,就會前來做日結。很快,劉小林家的24座大棚蔬菜順利完成了播種。在後續的澆水、拔草、打理、收菜、搬運、銷售等環節,也全部依託微信群內的招工信息順利解決。
“他不僅是大家的‘百事通’,更是咱老百姓的定海神針!”劉小林豎起大拇指,明年他準備再擴大種植規模。
為高齡群眾免費測量血壓、送常用急救藥品;為孤寡老人、殘疾人喂養牛羊、打掃圈舍、為勞動力不足的家庭幹農活、為丟了鑰匙的村民開鎖……説起來都是瑣碎小事,做起來也毫不起眼。四季流轉,而在這寂寥的荒漠戈壁深處護一朵花開,守萬家燈火,才最珍貴。
俯下身,哪有需要我就在哪
2023年2月5日紅柳峽邊境派出所收到一個“神秘包裹”。包裹裏是二十條毛線圍巾,圍巾的一頭係着小卡片,描繪了中國地圖,寫着“敬,最可愛的人”。
手捧圍巾,張才建和同事們哽咽了,巡邊路上遇到再惡劣的天氣也沒哭過。在一條條來自河南安陽一對八旬老夫妻寄來的圍巾帶來的溫暖裏,大家集體破防了。
一次在看電視時,河南安陽的趙中福和老伴兒無意間看到紅柳峽邊境派出所的民警在暴風雪中為村民尋找丟失的羊,被深深感動了,他們要為這些“孩子們”織一條厚厚的圍巾。
圖為紅柳峽邊境派出所找回因暴風雪走失的羊群
“當時氣溫在零下二十多度,又遭遇八級大風,車到不了的地方,就下車徒步找,每走一步都很艱難。找遍八十多公里,歷時五個多小時,總算把村民300多只羊找到了。”那次暴風雪中找羊,張才建至今仍歷歷在目。
像這樣的救助經歷,對張才建來説很常見。每逢冬春交替季節,轄區便會出現持續性強降溫降雪天氣,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和&&轄區人員車輛安全時常受到威脅,派出所民警總會聞警而動。
每次風雪救援、救助結束,凍僵的手握不住吃飯的筷子,“要好久才能緩過來。”
風雪中救助被困車輛
由於表現突出,2021年,張才建榮立三等功。近年來,他先後榮獲“新疆&&境邊防檢查總站優秀共青團幹部”“哈密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等榮譽稱號。
若要問你的青春是什麼?張才建用行動作答:是成長、是擔當,是扎根戈壁的勇毅,是無懼嚴寒酷暑,以頑強的身軀阻擋風沙、守護綠洲的堅定,是開在荒漠裏的花,更是“清澈的愛”在戈壁奔流、歌唱。(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