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墩古城遺址有個古代居民“小金庫”-新華網
2024 03/01 10:57:58
來源:新疆日報

唐朝墩古城遺址有個古代居民“小金庫”

字體:

  1000多年前,唐朝庭州境內的一位居民,因戰事或突發事件,匆忙離家時,將自己積攢的“小金庫”即3970枚“開元通寶”銅錢埋在城區水池邊。他原本打算有一天回來取走它們,然而世事難料,這位居民卻沒有再回來,這筆財富也永遠地留在了埋藏點。

  2018年,考古工作者在唐朝墩古城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時,在古城東北角一處灰坑裏清理出一批開元通寶,這位唐朝居民的“小金庫”再次與世人見面。

  奇&縣博物館館長李遠嬌介紹,目前,這些唐朝錢幣陳列於奇&縣博物館三樓的“匯遠集萃——唐朝墩古城遺址考古成果展”展區精品展櫃裏。錢幣由白色線繩串起,表面雖已銹跡斑斑,但錢幣上面的字跡和紋理依舊清晰。錢幣分大、中、小三種尺寸,均為圓形方穿,光背,對讀,上面文字為歐陽詢版隸書。其中,大號開元通寶直徑2.4厘米至2.5厘米,重4克至4.4克;中號開元通寶直徑2.3厘米至2.4厘米,重2.9克至3.8克;小號開元通寶直徑2.1厘米至2.2厘米,重1.6克至2.4克。小號開元通寶因銅質較差、字體模印較為粗糙,判斷其應為民間私鑄的惡錢(假幣)。

  3970枚開元通寶在唐朝能買多少東西?錢幣的主人是商人還是普通百姓?中國人民大學教師、唐朝墩古城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任冠介紹,考古工作者通過考古發掘,並結合文獻資料記載的唐朝購買力換算,“這些錢幣可以購買2匹至3匹馬、1000多斤糧食,這對於當時一個家庭來説,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這筆錢的主人可能是一位商人,也可能是一位官吏或富裕百姓。

  唐朝墩古城遺址位於天山北麓的東西交通要道,在奇&縣城東北部水磨河西岸的黃土&地上。考古工作者在城墻夯層中採樣的碳14測年數據顯示的城址始建年代,與史料記載蒲類縣建置年代相當;古城遺址距庭州(今吉木薩爾縣北庭故城遺址)直線距離約30公里,也與史料記載里程數相吻合。因此,唐朝墩古城遺址應是唐代庭州所轄之蒲類縣縣治。其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沿用於高昌回鶻、西遼和元代,歷經戰亂,至14世紀察合&汗國時期逐漸廢棄。

  從2018年起,唐朝墩古城遺址先後出土帶有圍墻的唐代院落遺址、羅馬風格的公共浴場遺址、坐西朝東的佛寺遺址、坐東朝西的景教寺院遺址等。並且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錢幣和建築構件,還有壁畫以及漢文、回鶻文和敘利亞文等多種文字遺存,取得了重大的考古發掘成果。“唐朝墩古城遺址的考古發現,印證了唐至元代天山北麓多民族融合、多宗教共存、多文化兼容的歷史事實。為研究和闡釋絲綢之路北道東西文化交流、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統格局形成和發展歷程等問題,提供了生動而堅實的實物材料。”任冠説。

【糾錯】 【責任編輯: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