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 2月23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實幹催動春潮涌——新疆自貿試驗區百天觀察》的報道。
從“走出去”對標一流向先進“取經”,到“請進來”密集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揭牌3個多月來,新疆自貿試驗區邁開實幹步伐,取得良好開局,煥發強勁活力。
以制度創新為核心 打造創新高地
2023年11月1日,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在烏魯木齊揭牌成立,進入全面啟動建設階段。
面對“怎麼建”,新疆自貿試驗區各片區在幹中學、在學中創新,不斷細化具體任務,加快推動跨境貿易便利、金融創新、物流樞紐建設、人才發展等重點領域改革試點任務實施。
短時間內,各項改革舉措相繼落地,創新熱度迅速傳導,在3個片區多個領域,一系列“新鮮事”印證良好開局。
2023年11月3日,新疆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後首家落戶的境外銀行——哈薩克斯坦中央信貸銀行,落戶在霍爾果斯片區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11月16日,新疆中汽研科技有限公司成為通過虛擬地址註冊入駐新疆自貿試驗區烏魯木齊片區高新功能區塊的第一家企業;11月23日,由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司法局推動建設的新疆自貿試驗區絲綢之路民商事調解中心成立;國家稅務總局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稅務局組成“稅貿藍”自貿區稅收工作專業團隊,實施“諮詢專線+流動團隊+遠程幫辦”專項服務模式,建立了稅務與出口企業重點服務工作機制,實現出口退稅全流程無紙化……
“高水平建設新疆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是核心,政府職能轉變是關鍵。”新疆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宏麗説。
自貿試驗區成立以來,新疆加強頂層設計,全面鋪開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立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在烏魯木齊、喀什、霍爾果斯成立片區工作領導小組。按照“下放是原則,不下放是例外”的要求,將自治區級能夠下放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全部依法下放給自貿試驗區。
“自貿試驗區是制度創新的高地。”自治區商務廳黨組書記、副廳長李軒説,制度創新的目的,是要滿足企業需求,在政府職能轉變、管理模式創新、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等方面積極探索。
“自貿試驗區成立前,公司每天出口車輛為30至50輛。隨着通關流程從原來的13項逐漸壓縮到3項,現在我們每天出口車輛達到100至150輛。”霍爾果斯金億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於成忠説,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自貿試驗區各項政策落實帶來的成果。
企業不斷從政策紅利釋放中獲益,同時,制度創新也不斷引來資金和項目。截至目前,新疆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新增企業超3000家。
以區位特點為引領 放大綜合優勢
衝壓、焊接、涂裝、總裝……寒冬雖仍,位於新疆霍爾果斯的中金新能源摩托車産業園內卻是一片忙碌景象。
“從項目洽談到最終落地投産,當地政府全程安排專人對接服務。1月27日,公司首&摩托車正式下線,目前已經接到2萬輛摩托車訂單,很快就將交付一部分到哈薩克斯坦。”中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志友説,霍爾果斯有區位、政策、開放等多重優勢,産品“出廠即出國”,前景廣闊。
政策覆蓋面積達179.66平方公里,包括3個片區,是除海南省外實施範圍最大的自貿區;總體方案包括8個方面25條129項改革試點任務,是任務最多的行動方案……成立伊始,新疆自貿試驗區在我國22個自貿試驗區中就顯得與眾不同。
“作為西北沿邊首個自貿區,新疆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具有新疆特點,包括政策覆蓋面大、總體方案詳細、突出沿邊合作等。”申萬宏源研究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説。
抓住“特色”,新疆貫通區位優勢、政策優勢、要素優勢,整合優勢資源,不斷推動自貿試驗區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能級開放。
正值數九寒天,新疆伊爾克什坦口岸繁忙依舊,一輛輛新能源汽車,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依次從口岸出境,再沿阿賴山谷蜿蜒前行,駛往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去年口岸過貨量首次突破120萬噸,同比增長99%以上。”伊爾克什坦口岸園區管委會口岸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張治新説,當前口岸階段性試行“7天14小時工作制”通關模式,以滿足過貨量快速增長的需求。
在推進新疆自貿區建設與口岸經濟帶建設相銜接方面,烏魯木齊海關黨委委員、副關長李清華説,新疆全面推進邊境口岸農副産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全覆蓋,助力擴大中亞等周邊國家優質農副産品進口,推進實施重要礦産品“口岸+卸貨地”聯合監管模式,有力提高了礦産品通行效率。
2024年一開年,阿黛爾別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姜智東就切身感受到了這種高效。去年全年,公司通過新疆伊爾克什坦口岸從吉爾吉斯斯坦進口煤炭4300多噸,而今年僅第一個月,進口煤炭已超過4000噸。
姜智東&&,隨着“口岸+卸貨地”聯合監管模式的落地,他們將進一步擴大從吉爾吉斯斯坦進口煤炭的規模。未來公司將在喀什片區投資建廠,通過對進口煤炭進行洗選加工,延伸煤炭的産業鏈。
同時,新疆自貿試驗區建設與新疆八大特色産業相結合,不斷創造新機遇。一批重點商協會、企業等紛紛來疆尋找商機;對口援疆省市積極完善合作機制,通過智力援疆、&&援疆、活動援疆等,加大對新疆自貿試驗區建設支持力度。
烏魯木齊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為357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9%,高於全國總體增速45.7個百分點。
“新疆經濟形勢持續向好,發展脈動愈發強勁。”近日赴新疆參加中國—烏茲別克斯坦地方合作論壇時,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李慶霜説,新疆自貿試驗區的設立,把新疆的區位優勢和自貿試驗區的治理創新優勢疊加放大,進一步激發了新疆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
以三個片區為抓手 突破“小區”思維
臘月二十七,天空飄着小雪,在零下十多攝氏度的站&上,不時有運送集裝箱的列車拉響汽笛進進出出,程亞旭和同事們顧不得嚴寒,忙前忙後,一一把關。
自2023年11月中歐(中亞)“天山號”班列試發運以來,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烏魯木齊鐵路物流中心烏西營業部貨裝值班員程亞旭見證了這趟班列不斷加快常態化發運的過程。“現在每天至少有兩列班列要發運,而且作業時段都比較集中,我們的日常工作也跟着明顯繁忙起來,長的話24個小時連軸轉。”她説。
“天山號”班列日益繁忙折射出新疆自貿試驗區建設特色和優勢日益凸顯。今年是新疆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關鍵之年。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所副所長王振認為,新疆自貿試驗區中,烏魯木齊、喀什、霍爾果斯三個片區各有特點,應立足自身區位優勢,實施錯位發展戰略。
不久前,今年新疆“兩會”上提出,要高起點建設自貿試驗區,制定&&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實施方案和管理條例,突出面向中亞、西亞、南亞開放,深入開展差別化探索,加快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出一批標誌性、突破性制度創新舉措,努力打造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新高地。
目前,三個片區先行先試,積極探索發展新路。在烏魯木齊片區,國家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中國—烏茲別克斯坦新藥“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等先後落地,中歐(中亞)“天山號”實現常態化發運。在喀什片區,引進儲能電池等電子産品組裝企業,現有6條國際貨運包機航線和中吉烏公鐵聯運效能進一步提升。在霍爾果斯片區,年産10GWh儲能鋰電池等産業鏈龍頭企業項目落地建設,霍爾果斯市—西安交通大學絲綢之路數字經濟研究院成立。
“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已經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實踐路徑。”新疆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趙青松認為,新疆自貿試驗區要主動放在全國“大區”範圍考慮,充分借鑒及推廣其他自貿試驗區的政策創新及改革經驗。
“今年計劃推出30項以上自治區級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和典型案例,並在全區複製推廣,發揮自貿試驗區引領示範帶動作用。”李軒説,下一步,我們還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打破慣性思維,根據需要把自治區級能夠下放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全部下放給自貿試驗區。加大力度推進集成性改革和制度性開放,積極打造新疆自貿試驗區特色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