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團榜樣丨姜萬富:昆侖山上的“窮多克特”-新華網
2024 01/26 11:29:50
來源:兵團日報

兵團榜樣丨姜萬富:昆侖山上的“窮多克特”

字體:

  冬日裏,坐落于黃浦江畔的瀛新園顯得更加沉寂,聞名全國的“驢背上的醫生”姜萬富就長眠于此。

  這位人們口口相傳的“窮多克特”(維吾爾語,意為“大醫生”“好醫生”),從東海之濱輾轉來到西部邊疆,為守護各族群眾健康奉獻了畢生心血。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1966年7月17日,這天,剛滿17歲的姜萬富告別家人,從繁華的上海踏上了前往祖國西北邊陲的征程。“遠方的青年人,塔裏木來安家……”西行的列車上,姜萬富一路哼唱著《送你一束沙棗花》,彼時,他的身份從一名上海待業青年變成了支邊青年大軍中的一員。

  “坐了三天半火車和七天汽車才來到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三師葉城二牧場,車子停下後,周邊全是沙包、戈壁。”來之前,盡管姜萬富對邊疆的荒涼早有耳聞,但親眼看到這樣的場景,他還是驚呆了。

  “下車吧,孩子們,到家了!我們兵團人用雙手一定能在這片戈壁上開墾出良田。將來我們一定能住上磚房,用上電燈和自來水。”連長許連榮的一席話,深深打動了姜萬富。他二話沒説,背起行李鑽進地窩子。

  和當地職工一起割草、挖地窩子、開荒種地……姜萬富一顆倣佛懸吊著的心,在一片“歡迎”聲中,落到了昆侖山這片土地上,開始了自己新的人生。

  葉城二牧場是國家級貧困團場,地處昆侖山海拔2200米至4850米的高原上。在當地,衛生員急缺,別説大病,許多職工得了小病都沒人看。

  “你去學醫吧!憑著不怕吃苦的韌勁,你一定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衛生員!”在葉城二牧場老領導郭長林三番五次“懇求”下,姜萬富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因為學的是治病救人的本領,姜萬富無比刻苦、認真。5個月後,回到葉城二牧場二連的他成為一名為牧工看病送藥、救死扶傷的衛生員。

  二連有100多個放牧點,每半個月,姜萬富就要去放牧點巡診一次,一次一般要一星期左右,長則十天半個月。去巡診時,他總要帶上藥箱、驢子和馬褡子,也因此得名——“驢背上的醫生”。巡診的路很荒涼,他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有時候太寂寞了,就對著山谷大吼幾嗓子。

  每到放牧點,維吾爾族老鄉遠遠看見姜萬富來了,都高興地喊:“窮多克特!窮多克特!”然後就是熱情地擁抱,與姜萬富拉著手、搭著肩往氈房裏走。喝著老鄉家熱氣騰騰的奶茶,姜萬富笑得像個孩子。

  1968年11月,牧工節比·阿洪在風雪中趕羊時從高處摔下來,頭部受傷流血,昏迷不醒。接到口信,姜萬富背起藥箱就走,經過3個多小時奔波趕到現場後,立刻對傷員傷口進行消毒、包扎。等節比·阿洪蘇醒後,姜萬富又用兩根木棍綁成擔架,用兩頭毛驢把他送回連部,進一步清創、縫合、打針,直到深夜2點多才處理完畢。

  二連放牧點溝溝坎坎遍布,姜萬富為了趕時間經常沿著懸崖峭壁攀援前行。有一次,他給牧工看完病下山時,腳一滑順著滿是積雪的山坡滾了下去,幸好挂在了懸崖邊上。等蘇醒過來後,他發現自己的褲子全挂破了,幾道傷口還在流血,藥箱裏的物品散落遍地。這樣的經歷不止一次,但姜萬富從未退縮過。

  1980年,支青“回城風”也波及了遙遠的昆侖山,姜萬富毅然選擇留下來:“一想到回去就再也聽不到那一聲聲熟悉又親切的‘窮多克特’,我的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樣。”

  不曾想,這一留下來就是43年。其間,姜萬富成功為大山裏的各族患者實施腸梗阻、剖宮産、膀胱結石、附件切除等各種手術2000多例,無一例失敗,而這樣的病症在昆侖山深處進行治療,其難度可想而知。

  熱心周到、至真至誠的服務,使姜萬富成為當地各族職工群眾心目中的“救星”,紛紛稱讚他是“神醫”“好醫生”。

  多年過去了,姜萬富曾經踏遍的昆侖山依舊巍峨聳立,當地的人們也始終沒有忘記他們的“窮多克特”。(常丫丫

【糾錯】 【責任編輯:張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