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自治區農業重大檢疫性有害生物識別、監測與防控技術培訓班在霍爾果斯開班,來自全區14個地(州、市)、兵團第四師、霍爾果斯海關、都拉塔海關、新疆哈密公路動植物聯合防疫檢疫站的50余名植保植檢技術人員開展為期2天的培訓。

開班儀式
霍爾果斯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李子新參加開班儀式並講話,他説,作為口岸城市,霍爾果斯始終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與安全,認真履職盡責,強化源頭管控,織牢織密國門生物安全監測預警網絡,嚴格口岸檢疫查驗,有效保障了農業生産安全。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提高有效識別、監測和防控農業重大檢疫性有害生物的能力,保護國門生物安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和農業健康發展。
參訓學員觀摩了霍爾果斯農業科技産業園番茄生長情況,聽取有害生物的監測和防控方法。來到兵團第四師六十三團甜瓜迷實蠅監測示範區,詳細了解甜瓜有害生物監測防控技術。
昌吉州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植保植檢站高級農藝師王磊説:“培訓班採用現場教學加觀摩的形式,讓大家收穫滿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把學到的技術運用到實踐中,全力做好監測工作,確保農作物生産安全。”

實地觀摩
培訓邀請了南京農業大學、浙江農科院、新疆農科院、新疆農業大學、浙江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的權威專家分享他們在識別鑒定、監測技術和應急處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寶貴經驗。
“我們參觀了兩個基地,一個是蔬菜基地,還有一個是甜瓜監測基地,學到了很多蔬菜栽培技術,特別是病蟲害方面的綠色防控措施,提高了對外來入侵生物監測的能力。”和田地區墨玉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艾力·阿帕爾説。

培訓現場
新疆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樣的氣候特點,已成為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高風險區,近幾年相繼發生檢疫性有害生物入侵。
新疆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所長郭文超説:“新疆的耕地面積是1.06億畝,與8個國家接壤,邊境線長,外來入侵生物也是頻發、多發。我們舉辦培訓班就是讓大家了解、熟悉外來生物入侵的種類以及如何進行防控,以備回去後在各區域進行監測、防控,將外來入侵生物消滅在萌芽狀態,保障農業生産安全和生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