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産業作為新興農業産業,既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作物,又是農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的特色優勢産業。近年來,霍爾果斯市伊車嘎善錫伯族鄉搶抓機遇,大力發展花卉産業,色彩斑斕的花卉不僅美化了鄉村,也成為了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加爾蘇村清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
7月15日,走進加爾蘇村清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五顏六色、爭奇鬥艷的鮮花和鬱鬱蔥蔥的綠植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生機勃勃,令人賞心悅目。
加爾蘇村清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經理馬欣説:“大棚四季恒溫,每個季節的鮮花都有,玫瑰系列和百合系列的鮮切花是賣的最好的,比如康乃馨、艾莎、輝煌、弗洛伊德、鬱金香等。截至目前,已銷售了10萬元左右。”


五顏六色的鮮花生機勃勃
伊車嘎善錫伯族鄉充分發揮地理、氣候資源優勢,在發展大棚種植的基礎上,帶動130多戶農戶發展庭院經濟,讓群眾的“錢袋子”更豐滿。
馬欣説:“清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一期、二期)34個大棚都有商戶入駐經營,在這裡上班的都是鄉里的群眾,固定員工有40餘人,每個月工資在4000元左右,我們還不定時招收臨時工,農閒了都可以來這裡上班。”


五顏六色的鮮花生機勃勃
依託當地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加爾蘇村清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訂單量逐年遞增。為了讓花卉産業惠及更多群眾,伊車嘎善錫伯族鄉蔬菜花卉苗木繁育基地(三、四期)於今年3月開工建設,該項目建築面積20000平方米,已完成主體建設,正在進行設備調試,預計8月底投入使用。

加爾蘇村清泉花卉苗木繁育基地
伊車嘎善錫伯族鄉蔬菜花卉苗木繁育基地項目管理人員馮志鵬説:“我們在大棚墻體內外側選用一體成型保溫模塊,保溫效果較傳統大棚提高了20%,內部選擇自動暖風、自動卷簾機及物聯網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等智能設施,管理非常方便。”
為了推動花卉産業提質增效,伊車嘎善錫伯族鄉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積極引進先進種植、培育技術,擴大花卉種植規模,實現産品的高端化、市場化發展,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了強力支撐。
霍爾果斯市伊車嘎善錫伯族鄉加爾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吳斌説:“蔬菜花卉苗木繁育基地(三、四期)的水肥一體化建設完工就可以入駐了。我們還是以種養鮮切花為主,並且做了出口基地認證,也提前&&了哈薩克斯坦以及周邊縣市的客商,談好了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