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在霍爾果斯感受開放脈動

作者:    來源: 霍爾果斯融媒體中心    日期: 2024-07-05

  霍爾果斯地處歐亞經濟板塊的中心位置,與哈薩克斯坦毗鄰,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和連接亞歐大陸的“黃金口岸”。建市十年來,霍爾果斯積極用好外貿資源,加強溝通&&,拓寬發展平台,拉緊人文紐帶,持續深化對外開放。

  從絲路驛站邁向現代化城市

  在霍爾果斯公路口岸,滿載水果、機電産品的車輛絡繹不絕,快速通關。繁忙的景像是霍爾果斯口岸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通關便利化水平不斷提升的一個印證。

  哈薩克斯坦客商烏森·艾拜·朱瑪那奇一早從阿拉木圖乘坐國際客運班線出發,當天下午到達霍爾果斯。剛一入境,就跟隨中方合作夥伴來到海關汽車保稅展示區,了解新款新能源汽車的性能。經過試駕體驗,決定新增150輛車的訂單。

微信圖片_20240705112600(1)

(客商正在欣賞商品車)

  烏森·艾拜·朱瑪那奇説:“哈薩克斯坦市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非常高,詢問下單的客戶也越來越多。我們今年已經購買了1500輛中國新能源汽車,除了在哈薩克斯坦銷售,還出口到塔吉克斯坦等國。”

  在北京順達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外勤經理馬建成的印象裏,霍爾果斯以前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服裝鞋帽、果蔬和各類日用品。現在增加了建材、機械設備、精密儀器等,國産新能源汽車尤其受歡迎。“現在是商品車出口高峰期,這兩天我們接到了國外200&&品車訂單,主要發往中亞國家及俄羅斯,從今年1月起,公司通過綜合保稅區出口的商品車已有3200多&,貨值8億多人民幣。”馬建成説。

微信圖片_20240705112603

(商品車從綜合保稅區駛往公路口岸)

  數據顯示,今年1-5月,霍爾果斯口岸進出口貨運量1751.8萬噸,同比增加12%,呈現量價齊增的良好態勢。

  以開放包容匯聚發展合力

  在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邊境,跨境而建的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邊境游、跨境游、購物游紅紅火火。每天進出合作中心的人員超過1.5萬餘人次,單日最高2.9萬人次。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進出合作中心的人數突破270萬人次,同比增長113%。

  中科商貿城於2013年正式開業,是合作中心首家投資建設的商貿城,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已成為涵蓋商業、辦公、餐飲和住宿的大型商業綜合體,入駐商戶近千家。“回顧十年的發展歷程,真的很不容易,我們處在合作中心這個特殊的位置,也擁有了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中科商貿城總經理助理方域晨説。

微信圖片_20240705112606(1)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連接通道)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合作中心得到蓬勃發展。目前,共有星級酒店、餐飲娛樂、商業設施、金融服務等領域的近30個重點項目落地。

微信圖片_20240705112609(1)

微信圖片_20240705112612(1)

(游客選購喜愛的商品)

  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提出,支持境外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依法依規新設銀行、保險、證券等法人金融機構。2023年11月3日,哈薩克斯坦中央信貸銀行在合作中心開設分支機構。“銀行提供中哈雙方國際業務結算、人民幣和堅戈現鈔兌換等服務,我們的客戶每天都在增加。”哈薩克斯坦中央信貸銀行合作中心分行行長葉德力·木哈瑪迪説,“中國商品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在哈薩克斯坦大受歡迎,客戶購車可以通過銀行直接轉賬,還可以辦理貸款,非常便利。”

  今年3月,合作中心中方區域商品車展示零售業務落地,哈薩克斯坦公民及其他海外客商可直接在合作中心看展試駕、跨境購車。哈薩克斯坦客商阿依多斯·葉爾蘭説:“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在我們那邊賣的特別好,不僅外觀好看,性能也十分優越,無論是開車還是坐車都很舒適。”

  做優服務 促進高水平開放

  如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霍爾果斯給出的注解是:一頭織密開放“硬”通道,一頭升級開放“軟”平台,以口岸流通促進平台貿易,以平台聚合賦能産業興旺。

  晚上10點,太陽剛剛落山,鐵軌和石子依舊炙熱,民警岳爽行走在熱浪中,認真做好列車監護。

微信圖片_20240705112615  

  2012年7月,剛從軍校畢業的岳爽被分配到霍爾果斯邊檢站,同年12月,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開通試運營,岳爽作為首批民警進駐執勤現場,茫茫戈壁上只有四條鐵軌、一條監護廊橋和一座臨時搭建的彩鋼房。按照中哈雙方協定,當時鐵路口岸實行7天×12小時勤務模式,每天&&境貨運列車只有七八列。岳爽用“枯燥”來形容當時的勤務,“沒多大業務量,但熬人得很。”

  變化發生在2014年,岳爽記得,那年夏天往來班列較以往增長了一倍還多,這一變化的背景是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霍爾果斯處於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重要支點,最先感受到這一變化。

  2016年3月,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開通中歐班列,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成為國際物流陸路運輸的“黃金通道”——從年運營量不足400列,到2023年通行中歐班列超過7000列,輻射18個國家、46個城市和地區,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黃金通道”。

  在岳爽的記憶中,最初查驗主要靠人力,民警要一節一節爬進車廂、檢查車底,防止不法分子或違禁物品藏匿其中非法&&境,查驗一趟班列需要半個小時以上。後來他們形成一套成熟的查驗流程,強化科技手段,對&&境班列進行全方位監護,查驗一趟班列只需10分鐘左右。

微信圖片_20240705112738

(鐵路口岸正在吊裝作業)

  在鐵路口岸西北方,矗立着第六代國門。每天都有數百輛貨車從公路口岸出境,將中國製造源源不斷地運往中亞和歐洲。

  霍爾果斯邊檢站執勤二隊隊長曾琦説:“隨着通關能力的提升,國門的體量也按照需求發生了變化,第五代國門到第六代國門應該説發生了質的變化。第六代國門採用的國內最先進的查驗技術,按設計規模,年過貨能力達到500萬噸,查驗人數300萬人次。”

  站在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上,我們和霍爾果斯一起見證未來!(永程帆)

[信息發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30175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