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我國開行的第9萬列中歐班列緩緩駛出霍爾果斯國門,前往目的地馬拉舍維奇。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歐班列已成為一條佈滿商機的國際鐵路聯運“黃金通道”,累計發送貨物超870萬標箱、貨值超3800億美元。

在霍爾果斯口岸,鐵路及海關、邊檢等部門全面推行通關便利化措施,推進數字化口岸建設,使中歐班列平均在站停留時間由原來的12小時縮短到6至8小時,日均班列開行數量由最初的兩三列增加到日均20列左右。
中歐班列線路從無到有,運力從少到多,開闢了亞歐陸路運輸新通道,也搭建了國際經貿合作新平台。在2016年至2023年間,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由1702列增加到超1.7萬列,年運輸貨值由80億美元提升至567億美元,運輸貨物品類不斷擴大,目前已通達歐洲25個國家223個城市,連接11個亞洲國家超過100個城市。
霍爾果斯海關監管三科一級行政執法員趙啟龍説:“最初搭載中歐班列出口的商品有手機、電腦、服裝鞋帽、日用品等,現在出口的商品有汽車整車、家居、建材、機械配件、醫療器械等53個種類5萬多種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