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記者走進伊車嘎善錫伯族鄉加爾蘇村,空氣中瀰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農戶正抓緊農時,進行田間管護。

(冬小麥長勢良好。劉玉龍 攝)
種植戶梁水軍的農田裏,一台&太陽能殺蟲燈組成“天羅地網”,簡單的裝置就可輕輕鬆鬆讓農田實現綠色、科技管理。“高標準農田沒有建設前,哪有這麼大連片的土地,不僅機器進地不方便,還需要大量的人工。高標準農田建設後,每畝地的成本節約了200元以上。”梁水軍説。

(加爾蘇村高標準農田高效節水項目。劉玉龍 攝)
地表水水溫較高,富含各種養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從今年起,興城街道幸福社區5700畝高標準農田將用上地表水。
市農業農村局高標準農田項目辦主任馬俊説:“以前幸福社區農田依賴地下水進行農業灌溉,水資源利用不平衡。今年,我們將引用北岸幹渠地表水灌溉土地。”
“如果不是因為這裡的高標準農田,我們也不會在幸福社區搞設施農業!”幸福社區76%的家庭都養有牲畜,不僅牛羊肥壯,而且土地肥沃,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後,土地變零為整,便於機械化作業。新疆恒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作為幸福社區的招商引資企業,去年承包的3000畝玉米畝産達900公斤以上。
新疆恒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吳興龍説:“高標準農田為我們農業生産提供了便利條件,耕、種、收全程可以實現機械化,我們有信心迎接更大的豐收。”
馬俊介紹,高效節水是高標準農田的標配,在霍爾果斯完成改造的13.35萬畝農田中,約3000畝地就有一個供水站。雪山融水順着溝渠匯入3000立方米的沉沙池,經過三級沉降過濾後輸送至田間管網。

(智慧數字平台【資料圖】)
在伊車嘎善錫伯族鄉伊車嘎善村,霍爾果斯市智慧農田項目負責人王勇正通過智慧數字平台實時監測1300畝高標準農田的農事生産、作物生長情況。
王勇説:“智慧農田取代了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模式,農戶不用去現場就能監測到田地的情況,還能顯示氣象服務,作物的蟲情、苗情、墑情、水情一應俱全。”

(智慧農田監測系統。劉玉龍 攝)
高標準農田不僅要高質量建好,更需要高水平管好和用好,讓其在保障糧食安全、提高單産中發揮好作用。通過與科研院所開展“産學研”戰略合作,智慧農田玉米作物畝産較傳統種植方式增加200公斤,高標準農田成了高産田。
馬俊説:“我們將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基礎上,以遴選高産、優質新品種為重點,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推動、技術支持等措施,促進農業生産提質增效。”
今年,霍爾果斯市計劃創建糧食作物百畝示範田61個、千畝示範田1個,確保糧食作物面積不減,單産增産5%以上,總産穩步提高。(劉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