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克拉瑪依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14536”總要求,以“兩個什麼”(新時代文明實踐能為文明城市創建做什麼、能為群眾美好生活嚮往做什麼)為主線,堅持立德樹人,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推動基層德治建設上新&階。
一、堅持以德為本,讓常態長效建設“固化於制踐於行”
堅持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作為德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制度建設、機制創新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常態長效。
1. 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黨委主體責任,以區域為整體,以區、鄉街、村(社區)三級為單元一體化推進,形成區級抓統籌、鄉街抓推進、村(社區)抓落實的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實施“一把手”工程,明確各級黨組織書記中心、所、站“一把手”職責和工作任務,建立區、鄉街、村(社區)三級書記重點任務清單,積極組織現場觀摩、交流學習,促進文明實踐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用德治破題,用文明答卷,激發基層德治新活力。
2. 健全體制機制。從組織領導、協調聯動、督促指導、經費保障等方面加強頂層設計,制度化引領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各項工作。建立中心主任辦公會、處級領導挂點&&、季度聯席會等制度,加大協調推進力度,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細落實,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業務能力和建設水平。&&志願者管理辦法、道德領域模範典型管理細則等,每年對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進行指導、交叉評估驗收,從頂層設計上為德治把好方向。
3. 注重資源整合。本着將資源運用為群眾、場館使用多元化的理念,低成本解決陣地覆蓋面小的問題,改造升級區圖書館(文化館)為參觀展示、讀書觀影、宣傳闡釋、文藝培訓、實踐體驗為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設黨群服務中心、健身公園為分支,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紫砂博物館等33處陣地延伸打造為實踐點。開創性解決陣地機關化的問題,將鄉街、村(社區)辦公場所進行便民化改造,還陣地於群眾。將具備“五大平台”功能的陣地、隊伍和活動進行全面摸排整理,建立“陣地資源庫”“志願服務隊伍庫”和“項目庫”,供基層選擇使用,推動共建共享、互融互通。截至目前,建成1個中心、7個所、71個站、33個點,為加強德治建設拓寬了平台、集聚了力量。
二、堅持以德鑄魂,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堅持把“傳播新思想”列為首要目標,通過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引導百姓正信正行,切實提升德治軟實力。
1. 建強宣講隊伍。啟動新時代“個十百千萬”宣講工程,構建起區、鄉街、村(社區)三級宣講隊伍。在積極吸納黨校、行業領域專家骨幹、先進典型的同時,通過機關“領導幹部上講&”評估、宣講大賽等,選拔優秀人員加入宣講隊伍,評選産生“骨幹宣講員”“宣講名嘴”“資深講師”。依託區級宣講領軍人才、拔尖人才打造“明闊文藝宣講”和“騰飛理論宣講”工作室,開辦宣講、曲藝、朗誦等各類培訓班,培養宣講後備軍。“愛宣講先鋒匯”“老兵宣講團”“金粉筆”“青聲春語”“石油科普築油魂”“初心”等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各行業理論宣講團(隊),成為克拉瑪依區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生動實踐。
2. 制定宣講“菜單”。圍繞“逐夢奮進 走好新時代趕考路”“民族復興 強國責任看吾青年”“紅色傳承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聚力融情 共繪民族團結華章”等主題,形成黨的創新理論、形勢政策、成就故事等55個主題宣講“菜單”,結合身邊人身邊事,常態化深入機關、學校、鄉村、社區、企業、軍營提供“派單+點單”式宣講3000余場次,讓黨的政策理論接地氣、貼人心。充分發揮中心城區五大場館以及黨校等新時代文明實踐資源優勢,圍繞黨的創新理論和政策法規等,開辦“社科潤油城”社科大講堂41期。依託文博院、黑油山、一號井、軍史館、紅色記憶展覽館、齊國昌紅色收藏館等12處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巡迴宣講、政策宣講“直通車”、“流動的博物館”,通過“庭院談、企業説、大田講、網上宣”,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工廠企業、城市廣場,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群眾傳承紅色基因,激發愛國熱情。
3. 提升宣講活力。緊跟時代,追求時尚,探索“宣講+”新模式。“宣講+網絡”擴大覆蓋面,開設“雲宣講”專欄,錄製黨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講視頻,製作“碼”上聽,並通過抖音、釘釘等進行現場直播,讓“雲上”宣講有聲有色,打造永不下課的“雲課堂”。“宣講+文藝”提升感染力,將黨的理論政策融入快板、朗誦、小品、相聲、戲曲等文藝作品中,創作情景詩朗誦《踔厲奮發 勇毅前行》、情景劇《七根火柴》、小品《“民心”鎖》、説唱《文明新風尚》等“草根”作品100餘部,實現“講&”和“舞&”深度融合,賦予受眾更加鮮活飽滿的學習體驗,讓老百姓聽得懂、記得住、易傳唱。
三、堅持以德促行,讓優質志願服務“福澤千家進萬戶”
克拉瑪依區始終堅持“群眾在哪,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的工作思路,打造功能完備的志願服務網,用志願服務將德治外化於形,以德治促自治。
1. 構建志願服務網格。中心依託社會組織整合志願服務工作資源,聯合志願者隊伍和專業社工隊伍,為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賦能。依託“中心-所-站-點”四級陣地體系點多面廣的優勢,將志願服務站點設到各文明實踐陣地。同時,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在政務服務中心、景區景點、酒店賓館、大型商超、交通場站、銀行網點等設志願服務站點和志願服務崗,建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志願服務網絡,做到“哪有需求、哪就能提供服務”,讓群眾隨時隨處都能享受到貼心的服務,更便捷地感受到志願服務帶來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2. 推進志願服務多元。堅持需求導向。通過聽取訴求、徵集建議、收集民意等方法收集梳理群眾微心願,立足群眾生産生活實際,設計推出技能培訓、法律普及、“我們的節日”等普惠性新時代實踐活動;聚集養老育幼、扶弱幫困以及疫情防控、搶險救援等,設計推出“志願先行 同心戰‘疫’”“敬老助殘”“天使義診”等特惠性實踐活動;着眼互幫互助、鄰里守望,設計推出“愛心送考”等實踐活動,實現文明實踐和志願服務與群眾需求精準對接。傳播文明理念。聚焦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開設“德耀油城”道德講堂,舉辦“雷鋒精神耀油城 志願服務我先行”志願服務活動啟動儀式,開展“做文明有禮的克拉瑪依人”“文明交通志願服務”“踐行四大文明”等主題實踐活動,用文明實踐促進文明創建。
3. 培育志願服務品牌。南泉社區擁有12支志願服務隊伍的“鐵老漢”志願服務協會,提供“標準+個性”服務,實施“一站四點”服務模式,21年來服務內容從磨刀拓展至義診、宣講、助學等近20個項目,每月18日開展服務,服務對象累計11萬人次、服務時長10萬餘小時,形成“鐵老漢”磨刀志願服務品牌,先後榮獲國家級“優秀志願者組織”“全國志願服務示範團隊”“全國優秀志願服務品牌項目獎”等諸多榮譽。樂齡社會工作服務社,針對孤寡、獨居、高齡老人較多的社區,搭建“紅色助老”服務平台,通過57歲“小老人”服務88歲“老老人”的志願服務模式,創新開展“五個一”志願服務和“七送”活動,為居民提供精神慰籍、日常照料、健康關愛以及家政等助老服務,同時滿足老人代購、陪診就醫、居家環境改造等個性化服務需求,“5788”志願服務品牌深入人心,推動實現社區老人自助和互助。突出“管理+服務”理念,為外賣小哥等群體實施“曖蜂行動”,組建“新業態和新就業群體”志願服務隊,為基層社會治理增添新力量,實現與群眾需求精準對接。
如今,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克拉瑪依區已“遍地開花”,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遵守文明、踐行文明、倡導文明新風逐漸成為油城人民的精神追求,實踐藍逐漸成為油城一抹亮麗的底色,“綠絲帶”“童齡風采”“擦亮星星”等20余個志願服務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今年,南泉社區被評為自治區“最美志願服務社區”,長征社區“樂齡社工服務社”志願者隊隊長師繼紅被評為自治區“最美志願者”,南林社區“相約21”志願者隊被命名為第四批自治區學雷鋒示範點,區消防救援大隊被命名為第八批全國學雷鋒示範點,志願服務品牌引領力進一步提升,繪就基層德治新畫卷。下一步,克拉瑪依區將進一步增強使命擔當,在責任落實上保持定力,在創新載體上激發活力,在彰顯特色上持續用力,在供需對接上精準發力,真正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啟迪心靈、惠及百姓、富有成效、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