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小拐鄉和諧村的農家小院,映入眼簾的是乾淨整潔的硬化路面、房前屋後碧綠的菜園、旺盛的葡萄藤蔓和滿地奔走的上樹雞……在小拐鄉黨委和村“兩委”的大力引導下,村民大力發展庭院經濟,既美了環境,又鼓了腰包。

和諧村村民邵素琴幾乎每天都前往市場售賣在自家庭院種植的辣椒、西紅柿、小蔥、黃瓜等各類蔬菜,去年庭院經濟的收入讓她極大地提高了生活品質,今年在種植時蔬上更有勁了。 “今年我家的菜園種上了各類時令蔬菜,每個月不僅自家能省下幾百元的買菜錢,多餘的菜還可以賣到村裏的統一收購點,增加一份收入。”提起發展庭院經濟帶來的好處,村民邵素琴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現在有村黨支部的扶持和幫助,我們在院子裏種菜、養殖就更有幹勁了,規模比原來大很多。”村民李新章説。然而,在兩年前,村民們由於種種困難,對庭院種養熱情並不高,有的村民庭院甚至一度閒置。
村幹部在走訪中了解到村民的顧慮,當即“把脈問診”,解決問題,破解難題,全方位引領扶持村民投入到庭院種植建設中。針對庭院種植技術薄弱、勞動力缺乏、投入成本過高、銷路過窄等現實困難逐個細緻的分析,分戶分類制定幫扶措施。
同時,和諧村黨支部積極鼓勵村民在種菜的同時喂養土雞。“發展庭院經濟形成‘綠色循環’,養殖畜禽産生的糞便,可為庭院內的瓜果蔬菜、花草樹木施肥,這些作物又可基本滿足家人食用和畜類飼養。一個庭院內種菜、循環養殖,不用花一分錢,解決了‘菜籃子’問題。”和諧村相關負責人介紹説。
近年來,和諧村黨支部把發展庭院經濟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具體行動,鼓勵村民盤活院內閒置土地,因地制宜推進“一宅變三園”行動,充分利用庭院經濟,把庭院變為花園、果園、菜園。
下一步,克拉瑪依區小拐鄉將立足實際、發掘特色、突出特點,重點圍繞庭院經濟帶動農戶增收,對特色産業方面進行探索,並鼓勵村民改革創新,大力發展不同類型、多種模式的庭院經濟,切實讓農家小院的“菜籃子”“果園子”變成增收致富的“錢袋子”“新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