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勞模、集團公司技能專家肉孜麥麥提•巴克在已有30多個國家級、省部級榮耀的光榮薄上又添一新榮譽——自治區企業“創新達人”。每一個榮譽都熠熠生輝、每一個榮譽都凝集汗水。
從農村“巴郎”到油田專家

2018年5月,肉孜麥麥提參加“奮鬥的青春最美麗強軍的典型最可敬”軍地青年典型走基層分享交流活動
1994年9月,年僅18的肉孜麥麥提•巴克走出克拉瑪依技工學校的大門,成為新疆油田的一名採油工。
新的天地卻給肉孜麥麥提帶來了人生的第一道難關——語言關。從小在南疆長大的他,無法用普通話順暢地交流。
有一次,他的師傅跟新來的員工聊天,問大家在家排行第幾。聽前面的人説在家是“老二”,肉孜麥麥提就順口説了一句“老一”。大家聽後笑了起來。笑聲讓他感到跼踀不安,從那時起他就覺得自己就是一個能聽見的“聾子”、會説話的“啞巴”,於是暗下決心,聽不懂、不會説就多聊天,不懂漢字就畫圖。最終,在同事們的關心幫助和妻子的支持下,肉孜麥麥提成功通過了普通話八級水平考試。
過了語言關,他抓緊一切機會磨煉技術,電流怎麼測,管線怎麼接,流程怎麼倒……在師傅們的的精心教導下,他逐漸能夠獨立頂崗。每天日常工作完成後,他繼續用多出別人幾倍的訓練量持續提升自己的技能。參加工作一年後,他終於拿到第一張獎狀——基層作業區技術工人操作大賽第一名。
儘管如此,肉孜麥麥提並沒有因此滿足對知識的渴望。從2001年到2012年,用11年的時間獲得了兩個大專文憑和一個本科文憑。
時間的沉澱與篤定的付出換來了收穫的喜悅。肉孜麥麥提多次在各類技術比武中摘金奪銀,先後獲得新疆石油管理局首屆少數民族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採油工種第一名、克拉瑪依市青年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33歲時成為中國石油第一個擁有集團公司級技能專家頭銜的維吾爾族員工,成為新疆油田一線員工成長成才的先進典型和榜樣。
從精通技能到創新技術

2017年10月18日,肉孜麥麥提在人民大會堂參加黨的十九大
2003年以來,已經對日常採油技術駕輕就熟的肉孜麥麥提經常結合自己班組所轄油區油井生産中出現的問題開展技術創新,立足崗位提質增效。
一次,他發現部分稠油井受注汽影響,經常出現井口壓力大、溫高汽大等現象,導致更換盤根、單井計量、卸防噴管啟抽等日常工作無法及時進行,産量就這樣白白損失了。
為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他和班員一起研製泄壓“神器”,經過反復修改試驗,終於成功研製出移動式油井計量及泄壓設備。泄壓“神器”試用一個月就得到班員一致好評,不僅能節約使用特種車輛、吊方罐等高昂費用,還能有效降低因停井泄壓造成的凍凝井口及管線風險,提高油井有效生産時率,實現“一舉三得”。
為激發更多采油技師的智慧和力量,以他名字命名的“肉孜麥麥提•巴克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此後,“電動機防盜螺絲”“抽油機懸繩器支承盤改造”“儲油罐浮標改造”等10余項技術創新成果、3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在他和創新工作室團隊手中一一誕生,並相繼在新疆油田推廣應用,産生經濟效益近百萬元。
近3年來,隨着集團公司進一步加大提質增效專項行動開展力度,他借助勞模創新工作室平台,召集新疆油田各基層單位多名採油技師、技能專家進行技術交流,攜手解決了雙管井盤根密封處刺漏、抽油井剎車不靈等多項採油技術難題,獲得10項實用新型發明成果。
“新型雙管井光桿密封器”是其中一項成果。肉孜麥麥提針對班組使用的雙管井在高溫高壓狀態下盤根盒法蘭密封處紫銅墊子刺漏頻發、正常生産過程中盤根更換頻率高等問題,創新研製出一種新型雙管井光桿密封器,有效延長了雙管井盤根使用壽命,提高了員工工作效率,在中國職工技術協會2021年度職工技術創新成果評選中獲一等獎。
從昔日效益“出血點”,到如今創效“潛力點”,肉孜麥麥提用潛心鑽研展現了石油工人的創效力。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肉孜麥麥提•巴克工作室,目前擁有155名成員,近五年完成實用新型和發明專利32項,小改小革成果158項,累計創造經濟價值500多萬元。
從一枝獨秀到花香滿園
肉孜麥麥提·巴克為南疆三地州群眾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
堅守一個崗位、把工作做到極致是肉孜麥麥提的不懈追求。而滋養一方水土、將成長果實惠及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也是他矢志不渝的事。
為讓更多初出茅廬的採油“門外漢”不在工作起跑線上掉隊,他最初利用業餘時間開展採油知識培訓小課堂,吸引了重油公司5個作業區的採油工前來學習,半年時間培訓人數超過500人次。同時,他還結合自己工作以來的學習經驗,自編了《高級工鑒定前培訓資料》《少數民族員工採油實際操作拼音教材》《少數民族員工專業漢語學習手冊》等書籍,幫助各族員工更快更好地掌握採油技能知識。
學習書面知識只是第一步,如何能讓每個人在技能上大幅提升,成為肉孜麥麥提持續探索的目標。20多年來,他自創“學+考”“練+賽”“傳+幫”等培訓模式,帶領重油公司各基層班組員工開展實操培訓,累計培訓員工超過1萬人次。其中,100多名初級工順利通過考核,晉級中級工;50多名中級工成功晉陞高級工;16人成長為技師、高級技師、油田公司技能專家。
當時,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各行各業提供了極大便利。為搭上互聯網這輛“直通車”,他拿出自己的積蓄創辦了一個石油人互相交流業務知識的平台,取名為“紅柳石油網”。
2006年初,“紅柳石油網”正式上線。肉孜麥麥提將工作以來發現的100多項問題和導致問題的600多種原因整理出來,逐一發布到網上,供全國各地的石油工人學習參考。不僅如此,“紅柳石油網”還為石油工人搭建了一個分享新技術的互動平台。目前,網站收錄石油生産專業性文章4000余篇、專業培訓和鑒定資料200余篇、成果及技術革新300余篇、石油百科名詞解釋上萬條。如今,這個網站已經有1.3萬多個註冊用戶、40多萬人次的點擊量。全國各地的石油工人都可以在這個網絡平台上盡情地學習、交流、探討。
從2015年至今,肉孜麥麥提在全國各地累計分享320余次,覆蓋受眾超過12萬人,獲得國家級、自治區級榮譽30多項。這些榮譽讓他懂得職業有意義,生命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