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克拉瑪依區迎賓街道:城市綜合管理進社區 服務群眾零距離

作者: 王聰、馬艷    來源: 克拉瑪依區委宣傳部    日期: 2023-07-18

執法力量、社區黨委、物業公司、居民代表召開四方聯席會議商討小區事宜。

  迎賓街道金色嘉苑社區黨委堅持心繫群眾,為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率先在克拉瑪依區試點城市綜合管理進社區,引導綜合執法根植社區、融入社區、服務社區,讓社區群眾真切地感受到城市管理工作的“溫情”和“溫度”,着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金色嘉苑作為示範小區積極探索執法進社區城市綜合管理行政體系建設,通過“議事協商先行、執法兜底保障”工作機制和“1+3+N”(社區黨委+執法力量、業委會、物業公司+基層網格力量)的工作聯動模式,使執法隊伍融入社區、根植社區、服務社區,着力解決轄區4999戶居民的民生大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基層治理格局。

  黨建引領、匯聚合力 形成執法服務一盤棋

  充分發揮社區黨委牽頭作用,組織執法力量、業委會、物業企業等多方參與的聯動處置機制及聯席會議機制,搭建“小區發生、社區牽頭、執法報到”的治理載體,以社區“全崗通”服務窗口為基礎,增設社區城市管理服務站,對群眾的問題訴求提供“當場辦理、轉告受理、代行受理、告知路徑、耐心解釋”等服務,有效暢通群眾表達訴求路徑、拓展群眾參與執法工作渠道,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同時,針對小區內不文明現象通過微信小程序,“克拉瑪依區零距離”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曝光的方式進行警示教育。

  做深做實、常態跟進 織密走訪巡查一張網

  推行執法隊員進網入格工作,針對社區網格治理中的問題及特點,選派對口執法隊員進駐社區網格,開展每週不少於8小時的法律服務及常態化小區體檢行動,確保網格內問題應發現盡發現。以基層力量定期巡邏與執法力量重點處置相結合的方式,常態化開展網格巡查活動,充分發揮基層網格治理多方聯動作用。例如,物業工作人員在日常巡查時發現裝修施工存在陽&破窗開門現象,隨即報告執法大隊,執法大隊第一時間上門制止並對業主耐心勸解。2023年以來,物業公司每日開展巡查工作,提前發現隱患問題37起,通過前期溝通交流,有效化解了新交工小區內私搭亂建隱患問題。

  多方聯動、同頻共振 牽起執法處置一條鏈

  結合迎賓街道制定《關於商企“綜合檢一次”工作運行方案》的工作要求,社區聯合執法隊伍對小區內多頻次檢查工作進行有效整合,進一步實現“進一次門,查多件事,一次到位”的工作目標。結合《綜合檢一次》目錄清單,以全面精準的監管服務,確保企業正常運營。例如,小區千城商業街的商戶在開業初期,各項經營許可在哪辦、怎麼辦成了難題。社區在開展走訪摸排得知此情況後,主動為其提供開業須知、辦理流程、自檢內容等,大大的提高了開業效率。

  聚民意、集民智 深化“三治融合”的實踐

  社區黨委以“執法進社區”為契機,將執法重心從“末端執法”向“前端服務”轉變,變執法向服務型、綜合型、預防型轉變,支持居民群眾更加廣泛融入到社區更新改造、環境治理、公共衞生等各項公共事務中來,不斷提高為民服務效能。例如,克拉瑪依大風天較多,小區內3500余戶的空調格柵均出現松動,存在安全隱患,嚴重影響居民群眾生産生活,為此,社區召集居民代表、綜合執法、物業企業,通過入戶向居民普法和意見建議收集相結合的方式,認真分析研究解決辦法,最終以最優的方案、最快的速度、最滿意的方式排除隱患。

  “城市管理進社區,服務群眾面對面”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體現,是完善社區治理的有益探索,是服務群眾的有效舉措。把實事好事辦到群眾家門口、心坎上,以城市管理“進”的“小切口”促進民生服務“質”的“大提升”,解決好群眾身邊“可視”“有感”的問題,構建起更加和諧高效的基層治理體系,為克拉瑪依市實現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力量。

[信息發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75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