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中雲是2012年的環塔志願者。
11年前,剛剛從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畢業的史中雲正處在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有着一份看上去令人羨慕的在北京做記者的工作,然而那種普通年輕人都有的迷茫和徬徨,總是時隱時現。
與糾結和焦慮相伴的,是史中雲內心裏的另外一個聲音:去看更大的世界吧,去感受什麼叫無所畏懼——你不是夢想要做一名戰地記者麼!
眼下的史中雲正在雲南麗江負責一個文旅項目,五一假期來臨,她和團隊正在熱火朝天地籌備一個大型戶外音樂節,忙到起飛!
忙歸忙,當我跟她聊起曾經的環塔志願經歷時,史中雲絲毫沒有遲疑。那一刻的麗江,落日被通紅的晚霞包圍着,雲朵越積越多的時候,像一支浩蕩的隊伍正在遠行。

史中雲説:“環塔對於我而言,更像是一場彼此見證的成長經歷,從年少輕狂,無所畏懼,到現在的平和、坦然,但是我內心依然充滿着夢想和力量,人生確實沒有白走的路。”
時間回到11年前。
“當時我對‘環塔’這兩個字的印象就是炎熱、沙漠、大風、荒涼……但還是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經過線上面試、審核通過,準備出發!就覺得那時候的自己真的是無所畏懼啊。”
但是真正踏上從北京飛往烏魯木齊的航班時,史中雲還是有些擔憂——擔心自己承受不了這樣長距離的風餐露宿。那時的她和都市裏生活的大多數人一樣,對於這項賽事沒有太多的了解。
在她出發前就已經提前被提醒了無數遍:來參與這項賽事,要做好受盡“折磨”的準備,比如每天不停換營地,搭帳篷,日曬,不能洗澡;新疆地域廣袤,不能掉隊,搞不好被“拋棄”在荒郊野嶺,沒有信號,叫什麼都不靈!

當她背着睡袋、防潮墊等裝備到大本營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夥伴們集合時,又是另外一種心情。
原來,環塔拉力賽聚集起來的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身份呢!各行各業的,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絕大多數都彼此陌生,要在短短的十幾天裏一起分工協作完成一場比賽,這很有挑戰性了!
一種久違的四海八荒來相聚,只為了心中那份説不清的理想,滿腔的熱情瞬間在體內燃起!

在環塔新聞中心大營工作的史中雲(左一)
在環塔拉力賽做志願者的日子裏,史中雲被分配到媒體組,和夥伴們每天都要和後勤團隊一起,早早出發,提前搭建好下一站營地的新聞中心,確保線路、電腦、打印機等一系列基礎物資的運轉;整理大量官方攝影圖片,做好備註,以及整理車手最新成績表等瑣碎的工作。
因為洗涼水澡,她得了感冒,但她滿不在乎:“沒關係,覺得還挺好的,有些事情總得親身去體驗一下。”

環塔營地

環塔營地
至今,回憶起11年前在環塔的半個月裏,史中雲還記得那些讓她感動的畫面場景——不在意自己的成績也要幫其他車組脫困的車手;女賽車手在賽場上巾幗不讓鬚眉的拼搏;因為車輛故障在第二賽段就被淘汰默默擦淚的男生。
“當然還有在媒體組認識的小夥伴一起經歷傍晚大風吹走帳篷的搞笑場面,我們一起去湖畔,躺在石子上看著星空説各自的故事,一起在沙梁頭上等待着每一輛呼嘯而過的賽車並且對着他們甩出的沙塵歡呼……11年過去了,似乎環塔的每一幕都未曾忘記。”史中雲説。

每晚,大營裏徹夜轟鳴的賽車發動機聲,讓她心潮澎湃…… “這裡的每個人都很有個性,自信、灑脫、敢於挑戰,每天都能聽到不一樣的故事。”不停的輾轉,史中雲不停地思考,思考自己大學畢業後的那些遲疑,她慶幸在那些日子裏,一種屬於年少的勇氣失而復得。
史中雲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
“就像對別人一樣,我沒有勇氣勇敢地説‘不’,我對自己也是。天秤座的人永遠在衡量,永遠在遲疑。環塔拉力賽的經歷讓我體會到了:人生其實沒什麼好迷茫的,走得隨意一點瀟灑一點,反正終點都是定好的,又不用怕迷路。”

大概兩個月前,當2023年環塔拉力賽招募志願者的信息發布時,曾經的感動和經歷再次在史中雲的腦海裏浮現。
“環塔志願者招募的文章裏,有一句讓我熱淚盈眶的話——我們銘記每一個為環塔執着奉獻的身影,也銘記每一個與環塔共同前行的故事。”
“其實,人生不就是一場偉大的越野麼!身為曾經的環塔志願者,我很榮幸。懷念環塔的風,環塔的土,環塔的人。”史中雲説
現在,當年那個二十齣頭,帶着大包小包去環塔的小姑娘,已經為人妻、為人母,她還經營着一家客棧、一間咖啡館。
忙碌中,也不忘享受着生活的多姿多彩,招呼遠方來的友人,談天説地,就像11年前,她第一次踏入環塔大營,結識了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躺在石子上,仰望夜空……

麗江傍晚的天空由鐵灰變得紫紅了,西邊的雲團走走停停,流連繾綣。
19年來,環塔志願者已經成為環塔拉力賽發展壯大的堅實基石,一撥又一撥的環塔志願者,風塵僕僕,帶着好奇、希望與奉獻而來,又帶着那些日日夜夜的奔波忙碌返回各自生活。
如今,就像史中雲一樣,他們生活裏的笑談和回望,總有一站停在環塔,久久不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