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你從哪來,要到哪去 | 環塔勘路日記(二)

作者:    來源: 環塔拉力賽    日期: 2023-04-04

IMG_257

  浮沙像一條亮白的圍巾纏在遠山和草原間,把戈壁的地平線打扮成水墨畫的樣子。

  30日午後,一支駝隊在離我們幾百米開外的草甸上,亦步亦趨地低頭覓食。這個物種的血液裏顯然流淌着專屬於他們的藝術氣質,俯仰間雙峰聳動,一步高傲接着一步婀娜,讓人忍不住駐足欣賞。5分鐘前我們遠遠望見它們時,它們也看見了我們,並集體豎起了耳朵。

  寫在它們臉上的詫異和眼神裏驚愕,似乎隨時要把三個終極問號拋給我們——你是誰,你從哪來,要到哪去!

IMG_258

IMG_259

  一天前,差不多同樣的時間,生物鐘在胃裏敲響,工作車停下來,隊員們從3號車上取出頭天從市場上買來的路餐——路餐通常是簡單和隨意的,馕和辣醬配合着風沙,把戈壁的一角裝點成世界上最大的“風土餐廳”。

  在風中,隊員們彼此説話自然要刻意地大聲一些,不然還來不及聽清,就被方向不定的風扯破,快得來不及癒合又掉進下了一個漩渦,最終消失在戈壁灘的雜草叢和塵土裏。

IMG_260

IMG_261

IMG_262

IMG_263

  這不過是勘路團隊在路上的日常,他們或站或蹲,走走停停的樣子,像極了那支遷徙着的駝隊。從日出到日落,闖過河床和峽谷,跋涉於戈壁和沙漠。

  你看,在人與自然、文明與蠻荒之間,總有某種“共情”的時刻令人回味。

  比如眼前的駐足凝視,比如4月1日的拂曉,排在隊尾的5號車發現,當路口的紅燈亮起時,路旁的一樹梨花也在悄然綻放。

  新疆當地時間4月1日的早晨7點,城市還在熟睡,環塔拉力賽勘路先遣團隊便向着沙漠進發了——在那裏,他們計劃用一週的時間完成兩個長距離沙漠賽段,當然也可能是本屆賽事難度最大的兩個賽段的設計。

IMG_264

IMG_265

  勘路團隊負責人、環塔公司副總經理安彭新頭天晚上反復強調,所有人除了露營和工作所需的行李之外,不必要帶的一律寄存,一切從簡, 以盡可能多地節省燃油,因為此行可能要在沙漠連續露營2-3天,不少人擔心髮型“包漿”還不約而同地在頭天晚上理了短髮。進入塔克拉瑪幹腹地,沒有人知道哪些意外在等着我們。

  幾乎每隔一年,賽事經過的區域都因自然或人為因素發生着外界根本無法想象的變化,這意味着,不管你願不願意,環塔的賽事路線是一直在更新的,對勘路團隊來説,你必須有足夠的的應變能力去完成任務,換句話説,每一個難度較高的賽段的確定,都是從高難度的路線勘察開始的。

IMG_266

△在路上,臨時營地

IMG_267

△鹽鹼地

IMG_268

△歇腳的禿鷹

  眼前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正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所在,不愧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動沙丘。

  隨着路線的展開,原有的一些地形和關鍵點位,在路線設計者看來根本無法再次利用了,當勘路團隊在沙漠中輾轉170公里後,變故再次出現。

  在路線勘察中,“無功而返”是常有的事情。一個好的開始並不總意味着成功的一半!而一個費盡周折的開端,又常常帶來一個豁然開朗的結果。

IMG_269

IMG_270

  也有極為糟糕的情況,比如2017年,這支勘路團隊在尋求打通一條阿爾金山山麓的線路時,沿着地圖指引,在佈滿亂石的河道裏顛簸9個小時,行進70公里後,終於因無法沿預期的方向順利發展而不得不放棄,那悲情的感覺,就好比分手時嘴上説着再見,內心裏想的卻是“再也不見”。

  沙漠腹地,夕陽在接近8點時下沉得很快,天也明顯冷了下來,漫長的一天即將結束。當機立斷,安彭新對團隊工作做出調整,集中燃油、食物和水留給開路車和路書車,其餘提前撤出返回城市休整,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圖文:宋永川)

[信息發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9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