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三號礦坑” (資料圖)
在中國西北角——新疆富蘊縣可可托海,有一個形如古羅馬鬥獸場一樣恢宏的礦坑。在1980年以前的中國地圖上,這裏只有一個神秘的代號——“111”。半個多世紀前,這個礦坑出産的稀有金屬資源不僅承擔著中國償還前蘇聯債務的重任,更為國家“兩彈一星”騰空做出卓越貢獻。
道路盡頭是著名的“三號礦脈”
在可可托海小鎮,最多時有上萬人守護著這段塵封的國家秘密,這段傳奇的歷史也讓被譽為阿爾泰山雄鷹、中國哈薩克阿肯阿依特斯文化創始人之一的司馬胡勒·哈力的孫子——巴哈提別克·加斯木汗肅然起敬。40年裏,他花光所有積蓄,收藏了2000多件礦區用品。如今,礦區轉型旅遊,他又把藏品捐給可可托海地質陳列館。
巴哈提別克手捧在礦坑開採的綠柱石
在可可托海地質陳列館,記者還見到“鎮館之寶”——一塊指甲蓋大小的透明玻璃狀礦石。1983年,它被國際礦物協會確認為世界上首次發現的新礦物,因發現于額爾齊斯河流域,發現者可可托海礦區地質工程師韓鳳鳴為其命名為額爾齊斯石。
可可托海地質陳列館展廳收藏的各種礦石
迄今世界上僅存的一塊“額爾齊斯石”
如今,可可托海越來越多的秘密正在揭開,這些秘密背後,是幾代人的青春故事。(汪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