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江之畔到帕米爾高原 九載鋪就“鑄心”之路-新華網
2025 11/24 16:09:48
來源:新疆日報  

從長江之畔到帕米爾高原 九載鋪就“鑄心”之路

字體: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人民醫院心胸外科病房裏,副院長卡德爾江·木沙時不時要來查房。看著監護儀上的數字平穩跳動,聽着聽診器裏傳來清晰、有力、規律的心音時,他的思緒不由得飄回2016年。

  那一次,他和同事們下鄉義診,篩查結果沉甸甸,心臟病患者真不少。名單很長,但老鄉們的話更扎心。

  “沒事,緩一緩就好。”有人摸着胸口,不信自己心臟有問題;“動刀子?不至於。”有人擺手,眼神裏全是害怕;還有錢的問題,很多家庭湊不出手術費。

  更難的是當地醫療水平有限。

  “必須解決,項目兜底。”由中組部統一部署,江蘇省對口支援新疆克州前方指揮部提供托底保障,江蘇省第九批援疆醫療隊領隊、克州人民醫院院長丁強負責推進。就這樣,“潤心計劃”啟動了。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的專家團隊也前來傳幫帶,大家倍感振奮。然而,首批招募的患者,全部臨陣退縮。“得讓他們親眼看到手術真的能救命。”卡德爾江一戶戶上門去勸,“請相信我,一定能把你們治好。”

  2016年7月,首批6名患者被推進手術室。手術成功了!患者多來提·卡熱緊緊握住醫生的手,激動地説:“等我恢復好了,一定要為你們唱《瑪納斯》。”

  希望被點燃,越來越多人主動找來。一個新的計劃被提上日程,培養屬於當地的心胸外科隊伍。

  江蘇省衞生健康委組織8家醫院對口支援克州人民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包科”,為克州人民醫院儲備心胸外科人才。

  卡德爾江被派往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師從著名心外科專家沈振亞。

  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卡德爾江第一次見識了“快節奏”:進了手術室後,從清晨一直站到深夜,一台接一台,水都顧不上喝。

  讓他記憶深刻的是一個深夜,一位動脈破裂患者被送來,家屬幾近放棄,沈振亞卻堅持再努力一次。他帶領團隊緊急手術五六個小時,直到天快亮,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手術結束後,他換衣洗臉,又直奔病房……

  卡德爾江看到,當地醫生建立了長期隨訪機制,主刀醫生為患者建&賬、長期跟蹤。他們不僅懂技術,還幫經濟困難患者申請政策扶持與公益資源。

  那一刻,卡德爾江明白了,好醫生,手上功夫要硬,心裏更要裝着患者。

  在蘇州的三個月,他像上了發條,早上跟手術,下午看腔鏡,晚上討論病例,常常忙到深夜。

  回到克州人民醫院後,卡德爾江牽頭組建了心胸外科,“潤心計劃”穩步推進。

  接過接力棒,江蘇省第十一批援疆醫療隊隊長、克州人民醫院院長季晶以“潤心計劃”為切入點,帶動相關學科群建設。通過傳幫帶,心血管內科、心胸外科、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重症醫學中心……一個個科室快速發展。

  心臟手術,一半在手術室,一半在重症監護室。術後,每一項指標都關乎生死。

  在江蘇省人民醫院學習時,克州人民醫院重症醫學中心主任郝瑜看到,那裏的每位患者都有規範診療路徑。她帶領科室一點點改進:嚴格交接班,狠抓質量,每週組織業務學習,邀請江蘇專家線上授課。

  人練出來了,技術跟上了,以前不敢接的患者,如今也能穩穩接住。2024年底,郝瑜帶隊申報自治區重點專科,順利通過,“這是援疆最實在的成果”。

  援疆專家長期駐守,團隊每半年飛赴克州,開展圍手術期帶教……9年來,沈振亞團隊16次往返,把技術留在帕米爾高原。

  如今,卡德爾江的團隊已能獨立完成心臟外科的常規手術。在“潤心計劃”兜底下,心臟病患者轉院率大幅下降。“潤心計劃”的惠及範圍,也從心臟病擴展至其他病種。

  截至目前,克州人民醫院已完成近700例心臟手術,“潤心計劃”救助了500多位困難患者。依託沈振亞團隊,他們還為從中亞國家慕名而來的患者實施了手術。

  從長江之畔到天山腳下,“潤心計劃”播下的種子,已在帕米爾高原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份源自祖國大家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深情,不僅修補了一顆顆跳動的心臟,更點亮了無數家庭充滿希望的明天。(蘇璐萍)

【糾錯】 【責任編輯: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