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傍晚,泉州市一廠區食堂。
艾克拜爾·艾麥提將最後一口飯扒進嘴裏,趕赴原本和工友們約好的籃球賽。球場上運球的聲音越來越近,艾克拜爾匆忙的腳步卻逐漸放慢,因為他看見車間燈還亮着。
“吾拉依木江今天第一次上夜班,我得去看看。”説完,他轉過身,朝着車間一路小跑。一進門,就看到吾拉依木江·阿吉正盯着機器上的操作面板,眉頭緊皺。
“怎麼了?”艾克拜爾走過去。
“這個參數總調不對。”看到艾克拜爾,吾拉依木江焦躁的神情放鬆了幾分。
艾克拜爾俯下身,手指點着面板上的按鈕,把操作步驟演示了幾遍,直到吾拉依木江上手操作讓機器重新運轉。
看著吾拉依木江,艾克拜爾仿佛看到了一年前的自己,也是這樣在陌生的車間裏,被一雙雙溫暖的手接住。
慕士塔格峰早已白雪皚皚,泉州灣畔依舊鬱鬱蔥蔥。從南疆到閩南,幾千公里路途,印滿一名新疆青年追夢的足跡。
“從基層幹起,出去闖一闖”
祖國西部邊陲,慕士塔格峰下,就是艾克拜爾的故鄉——阿克陶縣加馬鐵熱克鄉闊什鐵熱克村。
2022年,從新疆交通職業技術大學畢業後,他去重慶創業、返疆投資餐飲,卻都以失敗告終,後來便回到家裏。
轉機,出現在一次上門走訪。得知艾克拜爾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阿克陶縣人社幹部帶來10余家企業招聘信息,福建省泉州市企業的宣傳單讓他眼前一亮,“從小就想去看大海,更想證明自己。”
反對聲卻接踵而來。“大學生去廠裏當工人?太可惜了!”父母想不通,鄰里也議論紛紛。
“只要肯幹,在哪都能幹事創業。我就想從基層幹起,出去闖一闖。”艾克拜爾的軟磨硬泡,終於讓父親松了口:“去就幹出個樣來,別給家鄉丟人。”
2024年8月,南疆瓜果飄香時,艾克拜爾登上了南下列車。
終於走出家門,終於見到大海。家人的期待和自己的夢想,在艾克拜爾的心中交織在一起。
一入廠,先是崗前培訓。安全規範、操作流程……老師傅講得細緻,艾克拜爾的筆記本也記得滿滿當當。培訓結束,負責人又把老師傅楊孝海領到艾克拜爾跟前,讓他心裏有了依靠。
上崗後,拉磨工序的操作讓艾克拜爾手忙腳亂。楊孝海常常一邊忙手頭工作,一邊時不時地扭過頭關照艾克拜爾。
“對準卡槽,順時針轉三圈,再回半圈校準。”説慣了閩南話的楊孝海怕艾克拜爾聽不懂,努力從嘴裏蹦出一兩句蹩腳的普通話,有時一着急,就手腳並用地比劃着,直到艾克拜爾操作對路了,才露出笑容。時間久了,師徒二人有了默契,一個抬手示意、一個眼神,就能領會對方的意思。
生活上,企業也想得周到。宿舍裏,床墊、被褥、洗漱用品一應俱全;每月200元餐補,飯菜也合口。
楊孝海怕艾克拜爾想家,常拉着他去廠區外新疆人開的燒烤店開小灶:“想吃啥儘管點,把這兒當家。”
“媽,廠裏天天有面,比家里拉條子細點。”視頻通話時,看著母親關切的眼神,艾克拜爾在心中默念:“一定要好好幹。”
“有我在,保你站穩腳跟”
入職剛滿1個月,艾克拜爾的踏實肯幹就被車間主任看在眼裏,“你學得快、肯吃苦,這個擔子交給你。”就這樣,他成了車間組長。
工友剛進廠,艾克拜爾二話不説就去超市,幫忙挑選生活用品,還幫忙整理床舖;有工友不熟悉操作流程,對着機器犯難,他就放慢動作一步步演示,把操作要領拆解得明明白白……
5個月後,他被評為優秀組長,還帶領團隊拿下公司籃球比賽第一名。他把獲獎證書拍照發給父親,心裏還盤算着,要讓更多鄉親走出大山。
春節返鄉,艾克拜爾直奔艾斯卡爾·肉孜家。艾斯卡爾在村裏當理髮師,收入時好時壞,手裏的剪刀磨得發亮,眼裏卻沒了光。
“跟我去泉州,有我在,保你站穩腳跟。”艾克拜爾拍着胸脯説。艾斯卡爾卻滿臉猶豫,“我從沒出過遠門,怕……”
“怕啥?生活我幫你安頓,工作我帶你上手,不會讓你受委屈。”艾克拜爾語氣裏滿是篤定。
春節過後,艾斯卡爾跟着艾克拜爾出發了。到了廠區,艾克拜爾幫艾斯卡爾扛行李、鋪床,購買洗漱用品;生産線上,艾克拜爾就站在他身邊,盯着他操作,錯了就指出來,慢了就等一等。在艾斯卡爾的工牌背面,艾克拜爾還寫下“加油”兩個字。
如今,艾斯卡爾每月能給家裏寄回6000元。“如果不是他,我這輩子可能都沒有勇氣走出來打拼。”艾斯卡爾摸着工牌,眼圈泛紅。
得知同鄉吾拉依木江·阿吉大學畢業後一直沒找到合適的工作,艾克拜爾主動打去電話:“來泉州吧,你是大學生,學技術快,多學本事,以後路寬。”
在他的鼓勵下,吾拉依木江也來了。可剛到沒幾天,就因為水土不服發起了高燒。
當時凌晨兩點,得知消息的艾克拜爾摸黑跑出廠區,挨個去敲藥店的門,終於在幾公里外一家24小時營業藥店買到了退燒藥。那一晚,艾克拜爾守在吾拉依木江床邊,喂他吃藥、喝水。第二天一早,他又去食堂打來熱飯。摸着吾拉依木江的額頭,感覺到他的體溫下降了,艾克拜爾才放心。
“車間裏,幾位年長的同鄉聽不懂專業名詞,看不懂工藝流程,幹活總慢半拍,我心裏難受。”艾克拜爾説。下班後,他常常把同鄉們叫到自己宿舍,教他們各種工具的專業表述和使用方法。還把“質量”“安全”這些常用語,編成順口溜,一句一句教大家念。
在他的鼓勵下,同鄉們開始主動向老師傅討教,“車間的工作效率都提高了三成呢!”公司生産經理笑着説。
“讓閩疆&&更緊、情誼更深”
午休時,艾克拜爾從口袋裏掏出一把巴旦木塞給楊孝海:“這是我媽寄來的,你嘗嘗!”“好,今天我也帶你去嘗嘗泉州特色,土筍凍敢不敢吃?”楊孝海打趣道。這對當初的“師徒”,如今早成了形影不離的忘年交,楊孝海教艾克拜爾説閩南俚語,艾克拜爾給楊孝海唱新疆民歌。
來泉州一年多,艾克拜爾不僅站穩了腳,更多了一群五湖四海的朋友,大家在互幫互助中,心貼得更近了。
一次,福建工友鐘春忠發現艾克拜爾走路一瘸一拐,問了室友才得知艾克拜爾甲溝炎犯了。鐘春忠了解艾克拜爾,工作時他是不會請假去醫院的,只能在下班後叫住他。
艾克拜爾脫了鞋,只見腳趾頭已腫得發紫,腳趾滲出血珠。“這邊我熟,你跟着我去醫院。”鐘春忠二話沒説,扶着艾克拜爾穿過廠區小路,坐上公交車。到了醫院,掛號、檢查、開藥,鐘春忠全程陪同。
“他那種關心,跟家裏人一樣實在。”艾克拜爾説。
雲南工友李根寶、江西工友王富恭……除了楊孝海和鐘春忠,艾克拜爾在泉州的朋友圈越來越大。休息日,大家一起去逛泉州西街、登清源山、游開元寺。李根寶熱情邀請他去家鄉做客;王富恭則對着他手機裏的新疆景色感嘆:“慕士塔格峰太壯觀了,喀納斯湖水真清,我以後一定要去新疆看看。”
艾克拜爾從小跟着媽媽學做飯,手抓飯、烤包子等樣樣拿手。到泉州後,工友們總念叨着要嘗嘗他的手藝。去年中秋,他一大早就拉着食堂師傅採購新鮮羊肉、胡蘿蔔等。很快,一鍋熱氣騰騰的抓飯就端上桌。
金黃的米粒浸着肉香,工友們圍坐在一起享用,四川工友咂着嘴説“巴適得很”,福建師傅連誇“香得很”。食堂裏響起歡快的新疆樂曲,艾克拜爾拉着同鄉起舞,各地工友也被熱鬧的氛圍感染加入其中,笨拙的舞步逗得眾人哈哈大笑。
熱氣騰騰的手抓飯,不僅讓艾克拜爾融入這座城市的煙火,融入了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更搭起了閩疆文化交融的橋。
艾克拜爾的手機相冊裏,有獨自漫步海邊的背影,也有節日裏大家圍坐一起的熱鬧。“以前覺得泉州很遠,現在覺得很近。”他笑着説。
前不久,艾克拜爾的父母專程去泉州看他。走進乾淨的宿舍、規範的車間,看到他和各地工友們處成了一家人,老兩口把心放在了肚子裏。
“無論在哪,都是祖國的懷抱;無論哪個民族,我們都是兄弟姐妹。”爸爸離開之前叮囑道。
艾克拜爾説,他想繼續學好技術,帶動更多同鄉走出大山,讓閩疆&&更緊、情誼更深。(馬蓓 劉一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