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同心護家園-新華網
2025 11/13 10:56:01
來源:新疆日報

攜手同心護家園

字體:

攜手同心護家園

——記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多來提曼·開米克

  地處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瓦恰鄉夏布孜喀拉村,生活着各族村民,大家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守護美麗家園。村黨支部書記多來提曼·開米克,正暢想著在村裏建設民族團結廣場。

  夏布孜喀拉村靠近網紅公路“盤龍古道”,許多自駕游客經G314線慕名來村裏“打卡”。“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是根據一首塔吉克族民歌改編的。”多來提曼説,他想讓游客來這裡時,能感受到這首歌所蘊含的民族團結內涵。

  夏布孜喀拉村生活着漢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等村民,“共同守護邊疆”早已成為家家戶戶的共同信念。多來提曼的爺爺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護邊員,曾在海拔5300米的邊境哨所堅守了12年;多來提曼的父親接過接力棒,在護邊員崗位上默默奉獻了20年。

  想起爺爺臨終前“守好邊境就是守好家園”的叮囑,多來提曼23歲時毅然選擇了護邊員的工作。

  2018年,多來提曼擔任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護邊員培訓中心教官。兩年時間累計培訓護邊員4000餘人次,足跡遍佈全縣11個鄉鎮。他常以自家故事為例,講述“各民族為什麼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讓“守邊先守心”的理念深植人心。

  “祖國邊疆地區生活着多個民族,護邊員也來自不同民族,大家只有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形成守護邊疆的銅墻鐵壁。”這是多來提曼每次培訓的開場白。

  多來提曼擔任教官期間,除日常訓練外,還主動當起政策宣傳員。每次巡邏,他都會隨身帶一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條例》,遇到放牧的牧民就停下來宣講。

  2021年,多來提曼補選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他激動得徹夜難眠:“要把邊疆群眾的心聲帶到全國兩會上。”

  每次參加完全國兩會,多來提曼都會馬不停蹄地開展宣講。他深入學校、企業、牧場,用拉家常的方式進行政策宣講,已累計宣講47場,覆蓋群眾1.2萬人次。

  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後,多來提曼更忙了。

  多來提曼用3個月時間走遍全村的每一條巷道,記錄民情日記整整兩本,大到産業發展規劃,小到孤寡老人需求。他帶着村“兩委”幹部,找準對策一一解決。

  站在帕米爾高原的山巔,眺望如今的夏布孜喀拉村:柏油路通到了家門口,太陽能路燈照亮了夜晚,養殖合作社的羊群在草場上悠閒吃草,學校裏傳來孩子們的讀書聲……游客的相機裏不僅記錄了高原的壯美風光,還定格下各族群眾其樂融融的瞬間,成了民族團結最生動的注腳。

  前不久,多來提曼獲評“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從護邊員到村黨支部書記,從雪域邊關到人民大會堂,多來提曼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忠誠、擔當、團結、奉獻”的深刻內涵,帶領村民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正如他在日記中寫的那樣:“帕米爾的雪山不會忘記每一個護邊人的腳印,祖國的邊疆會記住每一顆為團結跳動的心。只要我們心手相牽,就能在新時代的征程上,走出一條邊疆穩固、民族振興的康莊大道。”(□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郭玲)

【糾錯】 【責任編輯: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