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件新疆出土文物赴法國“講述”中國故事-新華網
2024 12/02 18:05:57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21件新疆出土文物赴法國“講述”中國故事

字體:

  在11月18日於法國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開幕的“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7至10世紀)”展覽上,有21件來自中國新疆的珍貴文物亮相。

展覽開幕現場。資料圖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為深化中法兩國在文化領域的交流合作,中國國家文物局與法國文化部合作在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這次文物主題展覽,旨在通過豐富的文物展示和多媒體互動,向法國及歐洲各國觀眾呈現中國唐代文化璀璨、自信、開放的氣象,領略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博大精深。2014年,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曾舉辦過一場“漢風——中國漢代文物展”,至今依然被許多法國觀眾饒有興味地提起。

展覽中的建築構件鬥拱。資料圖

  “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7至10世紀)”展覽匯集了中國10個省區市32家文博機構的200余件(套)文物,包括金銀器、陶俑、紡織品、壁畫、石像、書畫等種類。其中新疆選取的21件文物是來自新疆博物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魯番博物館、和田博物館的藏品,有反映古代喪葬文化的伏羲女媧麻布畫(漢風)、衣物疏、駝夫木俑等,有呈現古代日常生活的錢幣、木筆架、螺鈿木盒、黑漆奩、聯珠菩提紋絹枕、麻鞋、糕點等,還有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中有代表性的鬥拱等建築構件,以及記錄多種內容的出土文書。

參展的伏羲女媧麻布畫。資料圖

  自治區文物局副局長黨志豪介紹,伏羲女媧麻布畫(漢風)、衣物疏這些反映中原喪葬文化的文物,體現了古代中原地區對西域的深刻影響;卜天壽《論語·鄭玄注》抄本在目前已發現出土於敦煌、吐魯番等地所有《論語·鄭玄注》殘本中,是保存較好且最長的文書,它是研究古代民間書法藝術及儒家經典的珍貴資料;過所文書是歷史上中央政權有效治理新疆地區的重要實證;類型豐富的壁畫則是新疆多元宗教並存、融合發展的證明;東羅馬金幣、薩珊銀幣印證着絲綢之路商貿往來的繁榮盛景。

展覽中的衣物疏 。資料圖

  “這次新疆選取的文物不但呈現着唐代新疆地區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面貌,還具有較高的文化和藝術價值。”黨志豪説,“開展後,法國當地的觀眾對這些來自一千多年前的文化珍寶讚嘆不已,它們深厚的文化內涵、精湛的製作工藝、鮮明的藝術特徵,增進了觀眾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及尊重,也深切感受到中華文明為推動世界文明進步做出的卓越貢獻。”

  該展覽將舉辦至2025年3月。

【糾錯】 【責任編輯: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