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 | 給世界來一點新疆棉花科技感震撼-新華網
2024 10/22 15:53: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何以中國 | 給世界來一點新疆棉花科技感震撼

字體:

  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148團的棉花地裏,擠擠挨挨的棉花植株迎來了全面采收季。

  “萬萬沒想到棉花居然可以這樣生長採摘!”菲中電視台記者、主持人李彥琛很感慨。

正在采收中的棉花地。記者 郎朗 攝

  眼前的一切都超越了人們此前對新疆棉花的想象,“新疆的現代農業科技讓人驚嘆不已。”泰國《星暹日報》如此評價,龐大又要求精準的工作,已經實現全流程機械化。

  “採摘棉花完全不需要人工嗎?”“這麼多棉花只靠機器就能收完嗎……”看到轟隆隆駛過採棉機後,一顆顆圓柱形、重2噸的“棉蛋蛋”躺在乾淨的農田裏,來自港澳&和東南亞的華文媒體拋出了一系列疑問。

  作為這背後的技術支持,石河子大學工作人員從育種、種植技術再到機械設備製造等多個環節進行了介紹,在新疆,基本實現全流程機械化後,一名農民平均管理面積可以達到上千畝地,農田上基本看不到農民作業。

  “記者在現場所見,一台自走式打包採棉機,僅用時2分鐘左右,就完成了2噸棉花的採摘、壓縮和打包,並‘下’出身穿彩色外衣的‘棉花蛋’。”《香港01》詳細記錄了棉花采收的過程,並寫道:“眼見儘是向陽而生、無暇無瑕的大朵棉花,一塵不染。”

棉花地裏的棉花。記者 郎朗 攝

  不僅如此,可以説新疆的每一朵棉花都有名有姓有身份。

  生産棉花打包膜時,會提前預貼追溯二維碼及芯片標籤,標籤信息通過標準化的編碼規則及特殊防偽校驗碼編制,保證每個碼的獨立性與唯一性,通過自主研發的棉花高質量監管車載系統,能快速賦碼記錄采收地塊位置坐標、預估采收面積、含雜率、回潮率、棉花采收圖片等。

  這也意味着,手機掃描上述二維碼,就能了解對應棉絮來自哪個地區、哪戶人家、哪塊田。不僅如此,鋪設地膜、播種、灌溉、打脫衣劑、採集、交易……和棉花相關的每一個細微環節都已經實現高度機械化甚至智能化。

  “不敢想象這需要多龐大的數據量,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已經做到這種程度。”有媒體人説。在棉花大數據平台,能清楚地看到某塊地的實時天氣狀況、土壤數據(氮磷鉀含量)、棉花的生長數據、農機運維設備狀況和作業速度、衛星遙感圖、産量預測……

  “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緬甸《金鳳凰報》評價,“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機械化采收方式在新疆棉花産業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記者 郎朗)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