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如山撐起生命之重:176個孩子和一個爸-新華網
2024 08/23 12:47:13
來源:老年康樂報

父愛如山撐起生命之重:176個孩子和一個爸

字體:

  一肩擔當,扛起來自不同民族孩子們的夢想;一生真情,為176個毫無血緣的孩子帶來希望。每當夜幕降臨,看著那些因為他的幫助而重新綻放笑容的孩子們,沈建佳都會感到無比欣慰。他知道,雖然前路漫漫,但只要有愛在心間,就沒有什麼是不能克服的。

  “紅紅的太陽照山崗,青青的草原亮堂堂。紅旗紅旗到處飄揚,幸福的花兒開心上……”走進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特克斯縣“沈建佳工作室”,一位體格健壯、皮膚黝黑的西北漢子被4個孩子圍坐在中間,孩子們彈起冬不拉,拉着手風琴,歡快地唱着柯爾克孜族民歌《幸福的花兒開心上》。

  這位被孩子們親熱地叫着“阿塔”(哈薩克語,爸爸)的人名叫沈建佳,今年68歲,是特克斯縣政協的一名退休幹部。1986年至今,沈建佳共撫養資助了漢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13個民族的176個孩子,組建起一個跨越民族、超越親情的大家庭,在孩子們一聲聲“阿塔”中,他用脊梁為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

  愛的執念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沈建佳是一名退伍老兵,他雖卸下戎裝多年,但言談舉止仍保持着軍人特有的幹練和爽朗。他告訴記者,自己小時候家中兄弟姐妹眾多,生活艱難。“看到我們家的情況,鄰居們特別熱心,經常你一碗飯我一塊馕地往我們家送。”正是因為小時候鄰居們的幫助,在幼小的沈建佳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樂於助人的種子,長大後,雖然當時的鄰居很多都不在了,但是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成為了他的執念,他想要憑藉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孩子感受他曾感受過的溫暖。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沈建佳屋裏時常響起手風琴的聲音,他常常帶着孩子們唱起這首《學習雷鋒好榜樣》。“我從小就把雷鋒當作自己的榜樣,我處處都要跟他學習,他在我心中就是最好的兵、最可愛的人,希望孩子們也能從中得到一些 啟發。”沈建佳吐露心聲。

  沈建佳的小屋簡樸且溫馨,一方小餐桌,幾張高低床,陽光透過半開的窗簾,灑在乾淨的地面上,形成斑駁的光影,院落裏擺放的綠植生機勃勃,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與希望,小屋雖小,卻承載了許許多多孩子的童年回憶和與“沈阿塔”的親子時光。

  “這些都是孩子們的照片,你們看,這個孩子小時候最愛哭了,這個孩子現在上大學了,還有這個……”在沈建佳的臥室有一個書架,裏面滿滿當當全部都是相冊,隨手打開一本,沈建佳總是能説出每一個孩子與自己所發生的故事,正如天下所有的父親一樣。

  書架的旁邊,一台縫紉機被放置在角落,歲月在其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這&縫紉機,可以説是沈建佳的左膀右臂,為這個大家庭立下了汗馬功勞,也見證了孩子們的成長。

  沈建佳的母親在他小時候經常會&&鄰居們縫補衣服,耳濡目染,他也掌握了這項技能。每當晚上孩子們休息了,就着柔和的燈光,沈建佳的身影便被機器有節奏的“噠噠”聲輕輕包裹,雙手在孩子們穿破的衣服與機針之間穿梭,每一次按壓、每一次拉動,都顯得那麼流暢而精準,衣服補好後,他會把衣服折疊整齊,連同紅領巾一起輕輕放在孩子們的枕頭邊。這如山又似水的父愛,一年四季伴隨着孩子們進入甜甜夢鄉。

  愛的付出 三十余載換來聲聲“阿塔”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為交通不便,家住牧區的孩子到縣城上學非常困難,有些孩子因為家裏貧困輟了學,有些孩子因路途遙遠在求學的路上發生意外,沈建佳看在眼裏,急在心上。經過尋訪,他發現共有6名學生因為種種原因上學成了問題。

  “我當時就想,我家住在縣城,如果把他們接回家,由我來負責他們的學費和生活費,那他們就不會輟學了。”當沈建佳將把孩子們接回家的想法告訴妻子後,妻子沉默了:“咱家也不寬裕啊。”於是,沈建佳便天天給妻子做思想工作。 看著孩子們無助的眼神,妻子還是同意了。結果這一接,便持續了38年。資助孩子們的經費都來自沈建佳個人的工資。直到2015年工作室成立後,縣政府和一些愛心人士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阿爾曼是沈建佳的第173個孩子,也是情況最特殊的一個。他5歲喪父,7歲喪母,寄養在同樣貧困的叔叔家,面臨輟學。他的叔叔在聽聞了沈建佳的事跡後,找到了沈建佳,希望他能夠撫養阿爾曼。第一次見到沈建佳的阿爾曼,對眼前這個笑容和藹的大伯有着天生的親近感,在聽到大伯説要帶自己回家,讓自己繼續上學後,他興奮地跟着沈建佳走了。

  除了阿爾曼外,當時沈建佳家裏還有3個孩子,8歲的阿爾曼在“爸爸”和“哥哥”們的陪伴下逐漸融入了這個特殊的家庭,走出了失去父母的陰霾。“我走了以後就把你交給哥哥們了,他們管你,供你上大學。”沈建佳開着玩笑。“不許走!”年幼的阿爾曼一下撲進沈建佳的懷裏,流下了眼淚。

  這樣的幸福時光並沒有持續太久,阿爾曼在小學畢業後,他的哥哥找到了沈建佳,説要帶弟弟回家生活。沈建佳雖然不捨得,但想到他能與自己的親人團圓,最終還是松了口。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不久後他接到了阿爾曼的電話,孩子哭着説自己被送到了福利院。“我把你當成了爸爸,你為什麼不要我了?”雖然福利院的待遇很好,但再好的條件也彌補不了親情的缺失。

  “一年後阿爾曼回來了,他一見到我就抱着我哭,一句話也不説。”沈建佳知道阿爾曼對親情的渴望,經過這件事,他也更加重視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需求。當發現部分孩子經常在雙休日和節假日裏泡網吧時,他組建了民族團結“飛虎文藝演出志願隊”和“飛虎足球隊”,邀請特克斯縣文工團、青少年活動中心的老師,定期教授手風琴、冬不拉、庫木孜、舞蹈、足球等知識,豐富孩子們的課外生活,培養孩子們的興趣愛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經沈建佳幫助過的孩子,不僅學習突飛猛進,而且性格積極向上,他不僅給了孩子們一個家,更是給了孩子們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

  如今,每逢節假日,孩子們總會不約而同從各地趕來與“沈阿塔”團聚,每每聽到一聲聲“阿塔”,沈建佳臉上都會露出欣慰的笑容。

 愛的接力 “沈阿塔”的故事被續寫

  追隨光、成為光、散發光、匯聚光,在沈建佳的幫助下,孩子們有的考取了大學,有的走上了工作崗位,有的也加入到他的愛心團隊,學着“沈阿塔”的樣子,傳承助學幫困的使命與責任,接續為社會傳遞着溫暖。“孩子們一個個都比我有出息,我跟所有的父母一樣驕傲,他們的成就讓我覺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沈建佳欣慰地説。

  地力木拉提從14歲開始就一直住在沈建佳家中,一住就是7年,直到完成學業。畢業後,他在浙江義烏經營商品批發銷售的網店,為了回饋沈爸爸的多年養育,他連續2年為家鄉的貧困兒童捐贈了100套愛心棉服。地力木拉提靦腆地説:“沈阿塔是我童年時最亮的一束光,我從小的夢想就是追逐他、成為他。”

  沈建佳常年濟困助學的故事很快在特克斯縣傳開,慕名而來要求加入這個大家庭的愛心人士也越來越多。沈建佳發動戰友、親朋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牽頭組建“愛心爸爸團”“博愛志願者服務隊”“退伍老兵志願者”等8支愛心公益隊伍。受“沈阿塔”資助的努爾丹尼亞·葉然牽頭成立“愛心哥哥團”,30多名成員都是“沈阿塔”的孩子,他們長期幫助孤寡老人,積極參與鄉村公益事業,幫助150名青年外出務工就業。

  眼下,特克斯縣黨委、政府投入經費,為沈建佳家改造了兩間新房,改善了孩子們的居住環境,還掛牌成立了“沈建佳工作室”和“沈建佳紅心向黨教育館”,為凝聚社會各界關心下一代力量建立了紐帶橋梁,也更加堅定了他把一生獻給青少年成長教育事業的信念。(胡曉珊 趙倩)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