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到疆,“有國旗處即是家”-新華網
2024 07/31 11:51:00
來源: 小疆有話説

從浙到疆,“有國旗處即是家”

字體:

  7月22日,來自浙江省的朱先生帶着妻子和1歲多的孩子自駕前往阿合奇縣蘇木塔什鄉,夜晚行至克孜勒宮拜孜村準備紮營時,村幹部熱情邀請他們一家住進村委會,並説出了非常暖心的話:“來到有國旗的地方,就到家了。”就是這麼一句簡單卻堅定的話,深深震撼和溫暖了無數網友。克孜勒宮拜孜村幹部用最樸素的熱情和善良詮釋了何為團結和諧、何為家國情懷、何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朱先生一家在阿合奇縣旅游的合影。受訪者供圖

  “來到有國旗的地方,就到家了。”無論身處何方,只要心中有國,腳下便是家園。新疆之美,不僅在於其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更在於那份超越民族界限的和諧與溫暖。在這裡,不同文化的火花相互碰撞,綻放出絢爛多彩的光芒,共同繪製出一幅幅團結友愛、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從古至今,愛國始終是中華民族亙古不變、永不褪色的精神主題,更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每個家庭、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正如歌中所唱,“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國憂民,到“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趨避之”的浩然正氣;從“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豪情壯志,到時代戍邊英雄“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的陳祥榕;從亮出黨徽的新疆柯爾克孜族牧民大叔再到今天克孜勒宮拜孜村幹部,愛國之情表達在每一個平凡的行動中,表達在每一個平凡的堅守中。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文化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是鑲嵌在中華文明血脈中的基因密碼,凝聚着每一個炎黃子孫綿延千年的時代記憶。2010年以來,19省市和中央企業對口支援,一個個民生項目在天山南北拔地而起,如溫潤的春雨滋養着無垠大漠,浸潤着邊疆人民的心田。如今的新疆大地,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創造了新疆大地前所未有的團結穩定,再次證明了“古往今來,不論哪一個國家,民族團結才能國家強盛,同心同德才能國家振興。”與其説“來到有國旗的地方,就到家了”是一句簡單的情感共鳴,不如説其蘊藏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凸顯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正是有了這種民族的向心力和共同體意識,我們才擁有了堅守正道的定力、砥礪前行的動力、變革創新的活力。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興。《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制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法,健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制度機制,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在全國上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偉大精神的時刻,我們看到了一個踔厲奮發、走過萬水千山的國,也看到了千千萬萬團結互助、艱苦奮鬥的中國人。恰是“來到有國旗的地方,就到家了”的堅定信仰,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凝聚起團結奮鬥的磅礡力量。(作者:蔡金花)

【糾錯】 【責任編輯: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