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見張繼群,健碩、魁梧,穿着工裝,精神抖擻,給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安全感滿滿。

張繼群是七師胡楊河市禹潤農業灌溉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車排子灌區站運行維護隊配水員,今年54歲。自2001年在車排子灌區站柳調車總幹渠二支渠配水點工作以來,他先後8次勇救落水者,見義勇為的事跡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張繼群從事配水員工作還得從他父親説起。1958年,張繼群的父親來到兵團,成為一名在偏遠配水點工作的水利職工,40年來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張繼群在配水點長大後,從父親手中接過接力棒,成為一名配水員。
張繼群負責的柳調車渠段長2.7公里,渠道最寬處近10米,最大輸水量為每秒18立方米。由於常年水流衝擊,渠道的水泥板表面長滿了青苔,一旦有人不慎跌入水中,即使會游泳,也難以自救。因此,張繼群巡渠時,總是隨身攜帶一條繩子以防萬一。就是這條繩子,先後挽救了8個人的生命。
“記得第一次救人,是在水渠裏救起兩個十幾歲的孩子。雖然當時情況並不凶險,但生命寶貴,不能馬虎,從此我就特別留心來到水渠旁的行人。”張繼群説。

張繼群指着自己剛到水點時和妻子兒子的合影感嘆:一晃20年,歲月不饒人呀(資料圖片)。
2005年8月的一天,張繼群像往常一樣巡渠,突然聽到遠處傳來呼救聲。他立刻趕過去,只見一名男子一邊在渠道邊奔跑,一邊大喊救人,渠道裏,一個人正在水中掙扎,隨着水流向下游閘口漂去。
渠道呈梯形,且水深接近3米,救援難度極大。張繼群顧不上多想,立刻跳入水中,溺水者出於本能緊緊抓住他的胳膊不松手,兩個人一起被水流推向閘門。眼看就要被衝到閘門,張繼群抓住機會拼命將溺水者推上岸邊,自己卻力竭被捲進水流中,千鈞一髮之際,他用盡最後的力氣拋出繩子,岸邊的男子趕緊跑過來拉住繩子,好不容易才把張繼群拉上岸。稍作休息,張繼群趕忙將兩人帶回配水點,為他們燒熱水喝、拿來乾淨衣服,兩人回過神後連聲道謝。

張繼群在閘口維護水閘。
從那以後,張繼群增加了巡渠次數,並時刻準備一條“救命繩”,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開展救援。
“柳調車渠段位於公路旁,雖然渠道邊設有警示牌,但每年夏季都會有很多人到渠邊散步、納涼,失足落水的情況時有發生。”張繼群説,每次巡渠時,他都要勸阻人們遠離渠道。
工作20多年來,張繼群救起多個落水者,深知要面臨的危險,但從未猶豫過。他説:“只要一放水,24小時值班就是我們工作的常態,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遇險的職工群眾。”

雖然已經入冬,但是張繼群還是時不時地要到渠上看看,防止意外發生(資料圖片)。
如今,張繼群繼續行走在巡渠路上,用勇敢、責任、擔當,守護一方水土和職工群眾生命安全。(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永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