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籽同心譜寫融合發展篇章-新華網
2024 07/17 17:39:07
來源:兵團日報

籽籽同心譜寫融合發展篇章

字體:

4月16日,三師圖木舒克市“雄鷹隊”運動員和阿克蘇地區代表隊運動員進行氣排球比賽。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陳明珠 攝

二師二十一團五連黨支部書記、連管會指導員魏昭峰(左一),為和靜縣巴潤哈爾莫墩鎮查汗賽爾村村民傳授辣椒種植經驗(資料圖片)。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洋 攝

在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石人子溝街道葛家溝村,兵團醫院專家為村民測量血壓(資料圖片)。 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洋 攝

4月16日,鳥瞰烏魯木齊至阿勒泰高速公路。該公路為交旅深度融合的沙漠探險旅游示範項目,公路建成通車後,進一步促進兵地融合,帶動沿線鄉鎮和團場經濟社會發展。 兵團日報常駐記者 李華北 攝

  逢一場春雨,萬物皆可期。

  十載耕耘,碩果纍纍。10年來,兵團黨委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深化兵地融合的決策部署,主動作為、統籌協調,全力推進兵地深度融合發展;加強兵地重大基礎設施同步建設,主動融入自治區“八大産業集群”建設,全面推進兵地在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融合發展,形成設施共建、資源共享、深度嵌入、優勢互補的良好局面。

  設施共建 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

  從帕米爾高原到伊犁河畔,從阿爾泰山下到塔裏木盆地邊緣,過去10年,兵地融合讓雙方更加緊密相連、彼此交融,兵地攜手實現共同進步、繁榮發展。

  “上午跑了一趟縣城,下午又跑了一趟,一天運出去600多公斤蔬菜和乾果。”4月的南疆大地欣欣向榮,夕陽下,喀什地區莎車縣艾力西湖鎮蘇蓋特艾日克村村民吐爾地·依拉提駕車駛過葉爾羌特大橋,帶着滿滿的收穫返回家中。

  莎車縣與麥蓋提縣相鄰,中間隔着長長的葉爾羌河,日夜流淌的河水,見證了兩岸群眾出行方式的喜人變化。

  “以往到麥蓋提縣克孜勒阿瓦提鄉得繞道70多公里,農産品不好往外運,大家都在想,什麼時候能跨河過去就好了。”吐爾地·依拉提説。2022年7月,由兵團投資建設的葉爾羌特大橋建成通車,從艾力西湖鎮出發,半個小時就能到克孜勒阿瓦提鄉。大橋通車的那天,大家高興得像過節一樣。

  葉爾羌特大橋讓三師四十六團與莎車縣、麥蓋提縣的&&更緊密了,各族群眾出行、交往交流更方便了,農産品外銷更順暢了。

  半年前,麥蓋提縣領導前往四十六團參加兵地融合連村結對共建活動,麥蓋提縣委書記陳強深情地説:“麥蓋提縣與四十六團村子挨着連隊、鄉鎮連着團場,葉爾羌特大橋的建成通車,進一步拉近了我們的距離,讓多年的‘好鄰居’成了‘一家人’!”

  石瑪大橋建成通車,兩地直線連通,持續推動康養、旅游、文化、物流等産業融合發展;四十六團至艾力西湖鎮公路項目,造福周邊區域兩縣兩鄉兩鎮120萬名居民,推動了沿線鄉鎮和團場經濟社會發展……建“連心橋”,修“團結路”,在這片熱土上,讓各族職工群眾高興的事兒一件接着一件發生。

  不久前,在喀什地區岳普湖縣巴依阿瓦提鄉古勒巴格村,天然氣進入家家戶戶。去年,三師四十二團與岳普湖縣加快融合發展速度,將供氣管網建設向巴依阿瓦提鄉古勒巴格村延伸,居住在這裡的450戶村民很快就用上了天然氣。

  兵地融合是兵團作為新疆重要組成部分的體現,也是發揮兵團特殊作用的途徑。

  10年來,兵團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積極發揮資源優勢,建立資源共享常態工作機制,促進兵地在教育、文化、醫療等方面共建共享,不斷拓展兵地融合發展的深度和廣度。

 資源共享 融合成果共同享用

  國家利益就是兵團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團大局。10年來,兵團積極在新疆發展大局中找準兵地融合切入點。

  同頂一片藍天,共處一方熱土。兵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多方共謀大建設、大開放、大發展的勢頭強勁。

  10年來,兵團各級各部門充分發揮優勢,廣泛開展兵地文化交流活動,利用農業科技優勢,帶動地方群眾增收致富,深化兵地社保、教育等工作銜接合作,區域內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在廣袤的天山南北,與地方嵌入發展的兵團各墾區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優勢,帶動地方群眾增收致富。

  讓技術長在泥土裏,將服務送到基層去。近年來,塔裏木大學持續開展“百名專家、千名學生”下基層活動,組建25支科技服務專家團隊,在南疆37個團場、12個縣開展科技服務,每年舉辦紅棗整形修剪、花果期關鍵技術、牛羊科學育肥等專題培訓班、現場會,年均培訓人數9.85萬人次,激發了各族群眾勤勞致富的動力。

  在社會事業方面,兵地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共享,兵團中小學、幼兒園就近招收地方學生,南疆師市職業院校專業教師納入自治區職業教育免費師範生定向培養計劃;實現兵地社會保險繳費年限互認、定點醫療機構互認、生育檢查考核互認、建築業工傷保險繳費互認和社會保險個人權益信息互查。

  兵團着力促進兵地文化交流,實現公共服務資源共享。近年來,建設和完善了覆蓋兵團、輻射地方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兵團現有文化場館和文化活動中心全部免費向地方各族群眾開放。許多地方群眾走進兵團的博物館、紀念館,進一步認識到共同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

  10年來,兵團一刻不曾松懈,積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在教育、醫療、就業、幹部人才交流等方面與地方同心協力,有力推動各項事業發展和民生改善,讓各族群眾共享兵地融合發展紅利,不斷深化拓展兵地融合發展的方式途徑,在服務新疆大局中更好發揮兵團特殊作用。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

  兵團始終站在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來認識和處理兵地關係,牢固樹立“兵地一家人”“兵地一 盤棋”思想,打破兵團與地方互不溝通、自我封閉的局面,不斷更新觀念、變化變革、主動作為,打開了兵地融合新局面。

 民族團結 共建美好家園

  “叔叔,我是希爾艾力·阿卜都卡迪。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找到工作了,現在每月工資可以賺到5000元!”不久前,十二師二二一團黨政辦主任龔松林收到了親戚希爾艾力·阿卜都卡迪發來的短信。

  2018年秋天,十四師四十七團三連居民希爾艾力·阿卜都卡迪考上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卻一時無法湊齊學費和生活費,母親溫且姆·沙塔爾急得團團轉。龔松林聽説後,將身上帶的所有現金拿出來,送到她手中,並保證會幫助希爾艾力·阿卜都卡迪完成學業。

  此後,龔松林每年為希爾艾力·阿卜都卡迪籌集3000元的助學金,還幫溫且姆·沙塔爾申請了公益性崗位,鼓勵她通過勞動增加收入。

  民族團結的故事永遠講不完,互幫互助的情景在天山南北隨處可見。

  10年來,兵團創新開展民族團結各項工作,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兵地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匯聚起強大正能量。

  實踐證明,兵地融合發展愈深入,民族團結愈鞏固。

  “趙哥,我做了你喜歡吃的米腸子和面肺子,明天你和嫂子來家裏吃飯吧。”日前,一師六團迎賓路社區黨支部書記趙文勝收到了親戚阿迪力·阿吾提發來的短信。

  2017年,在“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中,趙文勝和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古勒阿瓦提鄉村民阿迪力·阿吾提結為親戚,兩家人一直保持着密切&&,不論誰家做好吃的,都會邀請對方去做客:阿迪力·阿吾提的女兒在外上學,放假或者開學,趙文勝都會接送她;阿迪力·阿吾提的妹妹因患急性腸胃炎住院,趙文勝趕到醫院為其墊付了3000元的醫藥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他們之間的感情愈加深厚。

  在兵團,像這樣感人的事經常發生。從2016年開始,兵團各級黨員幹部積極參加“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與各族群眾結對子、認親戚,從日常生活入手,從具體事情做起,真心實意關愛幫扶親戚。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是新疆發展進步的根本基石。

  做好民族團結工作,關乎全局、關乎長遠、關乎根本。兵團黨委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大力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團結帶領各族幹部職工群眾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發展。(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莫麗德爾·塔帕衣)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