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心為民鋪就幸福底色——兵團增進民生福祉推進共同富裕記事-新華網
2024 07/17 17:37:32
來源:團炬

傾心為民鋪就幸福底色——兵團增進民生福祉推進共同富裕記事

字體:

  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水平持續提升,職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近年來,兵團黨委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和黨中央對兵團的定位要求,堅定堅決推動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實落地,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就業、社會保障、養老、教育、醫療等領域持續發力,交出一份份暖心的“民生答卷”,各族職工群眾共謀繁榮發展、共享美好生活的新圖景徐徐展開。

  千方百計穩就業 百姓“飯碗”端得更牢

  4月22日上午,鐵門關經濟技術開發區星宇信達紡織有限公司廠房內一派繁忙景象,二師二十九團居民時青梅正在工位上認真檢查紗線質量。

  “以前我在家務農,前幾年參加了團場組織的招聘會,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現在一個月工資4500多元。”時青梅説。

5月1日,在十師北屯市舉辦的“百企千崗,‘就’在北屯”兵地融合招聘會上,用人單位工作人員和求職者互動交流。此次招聘會吸引來自十師北屯市、阿勒泰地區、七師胡楊河市等地的近100家企業參與,提供各類就業崗位1000余個,有力促進該師市勞動者高質量充分就業。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段若冰 通訊員 郭娜 攝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社會和諧之基。近年來,兵團堅持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認真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健全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採取一系列有力舉措,切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保障工作,幫扶困難群體就業,千方百計穩住就業基本盤,讓百姓的“飯碗”端得更牢。

  這段時間,由於在團場的公益性就業崗位上實現了就業,三師四十四團四連居民買合買江·阿不都熱衣木的心情很好,臉上洋溢着笑容。

  買合買江·阿不都熱衣木曾因意外導致身體殘疾,一直在領取低保,團場和連隊對他的幫扶從未間斷。

  “上個月,團場領導得知我因殘疾失業在家,心情低落,接連給我推薦了好幾份合適的工作。我成功應聘團場保綠崗位,工作不累,收入也穩定。”買合買江·阿不都熱衣木樂呵呵地説,自從找到工作,自己重樹對生活的信心。

  近年來,兵團通過以工代賑方式,支持團場、連隊生産生活、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應用盡用、能用盡用”原則,促進職工群眾就近就業增收。與此同時,發揮好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與團場連隊的就業幫扶機制,大力推廣“家庭工坊”“家庭兔坊”“家庭菇坊”等模式,帶動職工群眾在家門口就業,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飯碗”端得牢,收入節節高。2023年,兵團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0339元,首次突破4萬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6485元,比上年增長5.5%;連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0565元,比上年增長7.5%。

  民生工程接連實施 幸福根基築得更牢

  4月25日,正在石河子市紅山街道25社區“軍墾之家”長者餐廳就餐的退休職工盧宗華高興地告訴記者:“我今年84歲了,自己在家裏做飯不方便,現在能吃上健康又實惠的飯菜,感覺非常幸福。”

  每天一到傍晚,五師九十一團休閒廣場上就開始熱鬧起來,到處都是職工群眾運動健身的身影。

  “這是我們團場新建的休閒廣場,有健身步道、健身器材區、籃球場、足球場、乒乓球場,設施十分齊全,大家都感覺特別幸福!”4月26日,帶着孩子在團場休閒廣場打乒乓球的九十一團職工張衡高興地説。

  共同富裕,不僅是千方百計讓職工群眾的腰包鼓起來,還要為大家創造平安和諧、舒心幸福的生活環境。近年來,兵團持續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着力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足“繡花功夫”,主動適應城市發展新階段、新要求,提升職工群眾歸屬感和幸福感。

  兵團高質量、高標準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加強對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資金保障和政策支持,積極推進公共租賃住房和安居工程建設,以補齊配套基礎設施短板、完善社區管理和服務、改善城鎮居民居住環境為目標,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職工群眾生活環境煥然一新。

  兵團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為目標,積極打造城鄉和諧的田園式家園,科學規劃布局、壯大發展多種業態、提升便民服務能力,一刻鐘健身圈、一刻鐘養老圈、一刻鐘閱讀圈、一刻鐘消費圈等一項又一項的便民生活方式逐步推進,美好的生活從夢想照進了現實,真實可感、觸手可及。

  傾力解決“急難愁盼” “幸福答卷”不斷書寫

  明媚的春光裏,走進五師雙河市各學校,莘莘學子正坐在一間間明亮溫馨的教室裏認真學習,完善的基礎設施、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獨具特色的教學方式,承載着他們的夢想飛向遠方。

  “學校現在使用了先進的教學設備,課堂上學生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和老師互動,提高課堂的教學趣味性和生動性,學校相關學科還配備了專業實驗室,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探究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學習效率更高。”4月26日,五師高級中學教師劉英告訴記者。

  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也是民生大計。兵團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着力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促進教育事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如今在兵團,一所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的學校拔地而起,投入使用;一支支高素質、專業化、有活力的教師隊伍發展壯大;學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為夢想拼搏。

  “以前在醫院看病,普通門診的醫療費用都是自己另外支付,現在在門診看病拿藥都能報銷,真是太好了!”4月23日,在十二師頭屯河農場醫院就診的頭屯河農場職工董娟娟對職工醫保門診共濟政策稱讚不已。

  近年來,兵團以提高職工群眾健康水平為核心,圍繞“重症不出兵團、大病不出師市、小病團場看、康復回連隊(社區)”目標,建立優質高效的師市、團場、連隊整合型醫療衞生服務體系,推動各師市團場醫院提檔升級,有序就醫和診療新格局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兵團已建成11個師級三甲醫院,連隊衞生室標準化建設達標率超過95%。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兵團以“弱有所扶、老有所養、殘有所助”為切入點和落腳點,紮實推進社會救助、養老服務、殘疾人福利保障、促進困難群體就業等工作,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網越織越密、越編越牢。

  民之所向,政之所盼。近年來,兵團聚焦職工群眾普遍關注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急難愁盼”,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如今,看病就在家門口、孩子能上好學校、走遍城鄉路路通、居家養老不發愁……一幅彰顯人文之美、生態之美、和諧之美的民生新圖景正在兵團墾區大地徐徐展開。(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燕)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