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改舊,厚植産業競爭新優勢
——七師胡楊河市推動傳統産業與新興産業協同發展觀察
“昌禾錦”棉襪、北緯陽光番茄製品……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産品,都離不開七師胡楊河市新興産業和傳統産業的支撐。
近年來,七師胡楊河市大力發展化工、生物醫藥、新材料三大主導産業,壯大紡織服裝、能源電力、農副産品加工三大傳統産業,加快推動六大産業協同發展。
“傳統”與“新興”相互促進、相互依存。七師胡楊河市如何厘清傳統産業與新興産業“守”與“創”的辯證發展思路?近日,記者走進七師胡楊河市相關企業探尋其中的奧秘。
“守”住傳統 推進轉型
6月13日,在新疆錦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質檢實驗室內,氣化車間主任閻嬌正檢查煤漿品質。“現在企業生産中運用的低階露採褐煤作為氣化原料摻燒主煤技術,是克服了上百次困難,歷經數千次實驗、數據對比分析,再運用到實際生産中,反復論證取得的成果。”閻嬌介紹,這項技術成功降低了化工煤採購成本,拓寬了企業原料採購渠道。
新疆錦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七師胡楊河市傳統煤化工企業的代表。
“傳統不傳統,不看産業,而是看技術創新。”胡楊河經濟技術開發區經發局局長王鵬波説。
位於七師一二九團的新疆五五酒業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已有63個春秋。近年來,該公司堅持“品牌引領、模式創新、人才驅動、平台共贏”品牌戰略,在繼承傳統“老五甑”工藝技術的基礎上,引進新設備、改造原有窖池、創新調酒方式,以新設備、新技術、新配方等帶動品牌發展,實現企業發展“觸底反彈”。2023年,五五酒業公司實現生産總值8500萬元。
同樣,在新疆仁和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全自動紡紗機上空管進、滿紗出,通過物聯網監控,在生産過程中形成了“生産促優化、優化促生産”的良性循環。
各企業的技改實驗室、“智慧車間”……一批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智能化改造為手段的傳統企業顛覆了傳統産業“不夠先進”的刻板印象。
“傳統産業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基底,是形成新質生産力的基礎。雖然起點不高,但只要在其發展過程中錨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便有巨大的轉型潛力。”七師胡楊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賀鋒説。
“創”出高新 培育新質
6月13日,在天北經濟技術開發區新材料産業園,新疆金泰新材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生産車間,一排排車組正滿負荷生産。
“公司的主要産品是化成箔,日産量達2萬平方米,産品主要銷往廣東、浙江等地,一部分産品出口到日本等國外市場。”該公司生産部部長王鵬軍介紹説,近年,公司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生産高端鋁電解電容器專用材料為主,産品廣泛應用於精密儀器、航空航天等高端市場領域。
材料是産業的先導。新材料産業被視為戰略性、基礎性産業,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先導和基石,也是培育新質生産力的關鍵領域。
生産新材料,七師胡楊河市有“料”。這“料”是擁有鋁基、硅基、碳基3條産業鏈,是擁有佔地3690畝的電子新材料産業園和兵團電子材料産業創新研究院,是擁有能創造47億元産值的14家新材料企業。
“新材料是七師胡楊河市的主導産業,師市明確提出,聚焦主導産業,堅定不移推進特色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兵團電子材料産業創新研究院院長夏鵬飛説。
為壯大電子新材料産業,天北經開區以“縱向一體化+橫向耦合新興産業+高端市場切入”為突破口,建設電子新材料産業園,通過電極箔産業鏈垂直一體化布局,推動産業鏈向電容器行業延伸,橫向融入新興産業配套生態圈,實現跨越式發展。
目前,天北經開區化成箔生産線達108條,年産化成箔2160萬平方米,年産值14.5億元。未來,園區還將落地化成箔及電容器企業4家,新建化成箔生産線156條、電容器生産線120條。
從“新”出發 動能澎湃
産業布局清晰,基礎雄厚,且擁有2個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七師胡楊河市的發展優勢;園區産業承載能力還需提升,資源配置仍需優化,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不足,是七師胡楊河市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問題。
“這些問題不解決好,新型工業化發展和新質生産力的形成就缺乏強大的基礎和動力。”賀鋒坦言。
以胡楊河經開區化工産業為例,經開區“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3+3+X”産業定位布局,其中化工産業是其優勢主導産業。
近年,胡楊河經開區推動煤化工産業與石油化工産業錯位發展,持續引進一批集群配套、補鏈強鏈項目,以新疆錦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鏈主企業,依託現有合成氨、尿素産能,向下游發展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樹脂、三聚氰胺泡沫、三聚氰胺纖維等産品,不斷延伸石油化工産業鏈條。
“七師胡楊河市的煤炭是優質的原料用煤,品質優於動力煤,適合發展現代煤化工産業。”賀鋒説。
基於此,杭州錦江集團與七師胡楊河市簽訂總投資508億元的煤化工循環經濟産業園項目。該項目已完成規劃方案,目前正對項目落地進行進一步論證。賀鋒&&,該項目年用煤量近800萬噸,而七師胡楊河市目前煤礦年産量約200萬噸,無法滿足項目原料需求,需協調統籌煤炭資源配置,解決煤化工産業原料供給問題。
“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前進的步伐不能停。”王鵬波説,園區聚焦主業,走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之路,規劃布局乙醇胺、聚羥基脂肪酸、聚乙醇酸等高端綠色化工新材料産業,努力打造完整的現代煤化工産業體系。(兵團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永傑 秦俊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