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這亦喜亦憂的特殊歲月——王運華長篇小説《一起迎未來》讀後感-新華網
2024 04/11 21:14:55
來源:團炬

分享這亦喜亦憂的特殊歲月——王運華長篇小説《一起迎未來》讀後感

字體:

  作家王運華先生的又一部長篇小説《一起迎未來》出版了。他的筆觸滑向了中學生成長,著實有點驚訝。讀完全著,心緒跌宕,心裏敞亮。在孩子們如何成長的題材上,運華先生剝絲抽繭,寫出那些21世紀20年代孩子成長的煩惱、家長陪伴的苦惱。那些無奈、渴望和掙扎如亂麻般纏繞,卻在茂盛地生長。苦盡甘來,孩子和大人最終和解,和諧成長戰勝了一切多余的奢望。小説結尾説:“不管未來是遙遠還是近在眼前,經過挫折、困難的洗禮,變得純潔、神聖,可以感受到的最純正的快樂。詩和遠方不會坐等而來,伴隨著艱巨困難的未來,只有勇敢者才能擁有美好的未來。”

  我被小説所描寫的父母之愛、孩子成長之惑深深感染。但同時,我一次次地去理解中國式教育和中國青少年的成長之困: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姿態播撒愛,以什麼樣的方式教育好下一代,以什麼樣的態度迎接世界的未來。

  李秀芩先生的《序言》,似乎給了小説一個自覺的表達:“在自省的過程中,我一次次問自己:我們對孩子的愛顯然不需要討論,可我們以愛的名義給予孩子的東西,我們的孩子接收到了嗎?”“因為孩子不能質疑父母的愛,哪怕是多麼愚蠢粗暴狂妄無知的父母。”“難道你媽對你的愛還會有假嗎?”

  一、面對青少年教育不可回避的難點

  成績本位主義在當前我國家庭教育中表現突出。孩子一旦入學,其社會人的屬性立刻凸顯出來。集體意識是無法躲避的存在。對某一類行為的認同接受,經過長期潛移默化,往往表現為自然而然的遵從和無條件的接受。比如對遵守學校制度的要求,就變得突然和激烈。特別是學習成績作為一種教育結果的評價體係,考試結果成為教育功過的一種重要參照。對非智力因素方面如道德品質、心理狀況等卻放在次要的位置。集體意識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其現實表現形式往往是集體無意識,深入人類的潛意識。

  學校是最好的傳播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場所。但一旦將這種意識中的某一種行為強化,就應該引起我們對導向性質的警惕。一個再特立獨行的學生和學生家長,在孩子的培養過程中,不可能忽視社會和學校所傳達出的人格評價取向,學校所表現出的集體的組織性和目的性,確認了學生及家長的對學習成績的天然的服從性。因此“素質教育”為一直與“應試教育”差別化存在,而考試評價卻成為主流。這是本小説給我們提出的一個問題。

  小説一開始,老師批評學生孔一鵬:“最近你的學習成績下滑得厲害,從以前在課堂上搶先發言回答問題,到現在一言不發。從課前預習、復習、糾錯的高手到大撒手,不管不問,單元測試成績一滑再滑,你究竟想幹什麼?”孔一鵬檢討:“老師,是我錯了。”母親孟凡民早就知道兒子的計劃,幾個玩得好的男孩子又開始約著到各家輪換著吃呀玩呀鬧呀的。只是每次出去後心總是揪著,不放心。因為等會還有場考試,也不能吵個沒完亂了分寸,分散考試的注意力。即使有氣,也只得沉默。

  共同的目標是集體凝聚力的根本所在。集體意識之所以能夠産生一種力量,是在漫長的社會變遷過程中,形成的普遍化的行為模式和規范,會在代際中傳遞。

  運華先生的小説一直在呈現三代人之間教育觀念的不一致、“考試”對學生成長的磨礪,孩子的逆反和懷疑。《一起迎未來》標本似地把這一代幸福孩子的生長狀態呈現出來。小説末尾,老師評價説:“六班的孔一鵬真是一匹黑馬,從原來的七百多名一下衝到二百六十名, 下學期還真不知要衝到哪裏去。”別人的家長讚嘆道:“嘖、嘖,我家的孩子要能這樣就幸福死了。”

  一代又一代人亦步亦趨地承接了幸福和成功的集體評價。作家很無奈,也找不到脫離了集體評價體係的靈丹妙藥。因此,小説的結局還是以一場考試的名次作為對進步和成長的美好描述。

   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難題

  年輕的女記者採訪趙老師,老師介紹:“學生多是些轉發世俗的段子,也有互相挑逗的,女生會問,你的初吻還在嗎?第一次給了誰。男生膽子大,直接説是某某女生戀人,別人都別碰。還有相互鬥富,説自己舅舅是銀行經理,將來有了媳婦就把整個銀行送給她。最讓人擔心的是,男生們普遍喜歡網上游戲,相互還要比一比,拼一拼,看誰打得好、打得水準高。平時做家庭作業常常會偷偷打上一局兩局,到了周末時間充裕,玩的時間更長,連學校布置的課外名著閱讀都完成不了。”

  這還只是一群升入初一年紀的中學孩子。老師對學生興趣走向的簡介,讓讀者看了是不是有點扎心?早戀、鬥富和網癮成為了初中學生認可的一種普遍現象。這幾乎就是一個成年人世界的折射。沒有定論,只有無語,有點觸目驚心。運華先生沒有遮遮掩掩以道德説教的方式傳達大道理。而是在緩緩流動的孩子成長的時光裏,將這些暗礁般的矛盾表現出來,以老師和學生家長的視角,在和孩子們“鬥智鬥勇”,展示出教育的力量。

  這是一個萬物生長的時代。“跨越寒門”“財富第一”“真情無悔”,如風吹揚滲透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萬里長堤只需一孔蟻穴。春風吹得遊人醉,功利化世風一日千裏。學校和家庭是進行道德教育、培養子女良好行為習慣的最佳場所,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所發揮的作用往往比學校更為顯著。教育如何克服片面強調實用性、工具性、短期效能,以對人的個性發展、心靈和德育全面培養,成為“培養什麼人”“為誰培養人”“怎樣培養人”的時代課題。一個民族沒有了浩然之氣,沒有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歷史責任,沒有了禮義廉恥的高尚品德,現實只能野蠻生長。家庭教育的功能顯得尤為重要,不急功近利,不成為功利目標追求的工具。教育本質是傳承文明,促進社會的發展和個體的全面發展,達到“樹德立人”的目的。

  孔一鵬的成長,是這個時代青少年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根紅苗正,物質充裕,無憂無慮。從小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教育,在紅軍中學和幹部家庭的熏陶下茁壯成長。但他有他的煩惱,學習成績下降,同學友誼摻水,熱愛電競遊戲,父母親的苛責和社會卯榫不對口的説理管教……這些在成年人看來不是事的事情一直困擾著孔一鵬的心境。小説對一個中學生的成長娓娓道來,那些看似在孩子成長中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卻被兩位家長四兩撥千斤,一一化解。我們看到了一個傳承著紅色基因,不停思考,勤奮學習,尋找青春萌芽的懵懂孩子搖搖擺擺一路走來。聽著孩子的哭鬧、離家出走,偷打遊戲讓人揪心,看著他一次次戰勝不良習氣,讓人喜笑顏開。在這樣一個偉大時代,孩子們是幸福的,有這樣一群功在千秋的老師,孩子們是幸運的,有這樣一個知書達理的家庭,孩子是無敵的。小説裏的老師們、父母親、姥姥姥爺、張奶奶和梁奶奶把充滿歷史感的兵團人的奮鬥精神和家國情懷深植在孩子的血脈裏,是家庭之幸也是時代之幸。

  《一起迎未來》以樸實無華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平淡無奇的故事情節展現出新疆以及兵團新時代發展美圖,較好地實現了對青少年文學的教育價值。文學與家庭教育、語文教育緊密結合,成為青少年閱讀和了解新疆的重要內容。新疆,特別是兵團對讀者來説是一個陌生的遠方,對青少年來説也是一個渴望互相了解的地域。對新疆的故事敘事是有難度的。而怎樣與時俱進地講好中國故事的新疆篇章?對于每一個有責任感的作家都是一個難題。運華先生不甘于寂寞,著筆于遼闊西域的天地,書寫新疆新生代的美好世界,可謂功高一籌,開地域主題的清風,對新疆全景的社會閱讀功在當代,也將小説的文化價值凸顯出來,文學是青少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了解新疆各民族文化、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家國情懷是必須的。每個有使命感的現實主義作家都會深刻體驗出運華先生的拳拳之心。

  三、以“審視”的態度塑造文學形象,反思青少年教育

  運華先生特別喜歡的小説人物應該是次主人公孔長禮、孟凡民夫婦了。在小説的人物塑造上,這兩個人物無疑是成功的。一個事業有成、雍容大度;一個激情四射、愛憎分明。而讀完長篇小説《一起迎未來》,卻著實喜歡起孔一鵬這個孩子。書中,家長孔長禮、孟凡民的“愛”洶涌澎拜,不容一絲絲閃躲和懷疑。正是運華先生所娓娓道來的愛意,造就了小説無處不在的矛盾,平地驚雷、撲面而來。讀後的感受是:我並不願意做這樣的家長。當以愛的名義,將一種溫情錘鍊成“重物”,人是會受傷的,更何況對一個睜眼探究世界的孩子。

  令人窒息的“愛”,促使孔一鵬一不做二不休離家出走,索性痛痛快快玩一把手機上的遊戲。這款遊戲正在進行全國范圍內的聯賽,最後決出前十名高手。孔一鵬過關斬將,在地區、疆內參賽都取得突出成績,已進入到全國聯賽。這本身就是孔一鵬優秀綜合素質的證明。母親孟凡民並不覺得孩子是成功的,一味勸説兒子迷途知返。孔一鵬冷冷回答:“你回去吧,不用管我。”“再啰嗦,我就不是你們的孩子了,你們的爸爸、媽媽也別想再當了。” 這不是親情的決裂,而是孩子對以愛的名義覆蓋的窒息的日子的怒吼!全書中,充滿了以脈脈親情帶來傷害的“虐感”。作家本人並不是在傳播這種情緒,更多地以小説的文學性在思考兩代人在“愛”的前提下妥協的方式。這是這部小説最有益的價值所在,也是作家批判精神的不著痕跡的表達。

  小説裏這種矛盾此起彼伏,孔長禮愛得憂心忡忡,孟凡民愛得神經兮兮,孔一鵬卻惱怒得天崩地裂。從“愛”出發,卻因“愛”遍體鱗傷。孔長禮夫婦在後期,終于意識到:“學生是起得早睡得晚、學業最重、壓力最大、最為辛苦的一群人。我們大人再不多給孩子們一些關愛、一些理解,怎麼行呢!”

  要理解這個多彩世界有3個方位:真實的世界;顯現的世界;感受的世界。我感受到了小説時空傳達的愛意,這種愛茂密生長,而有時候也荊棘叢生。李秀芩先生説:“讓愛回到愛。始于愛,終于愛。”我以為,這是對小説的點題,也是留給每一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這也許就是這部小説讓人不忍釋卷的理由:不需要你愛我,卻要找到愛這個世界的語言。這也是運華先生作為作家的懷疑性、批判性的“審視”目光使然。其所蘊含的反思意識和批判精神難能可貴。他以文學的寓言把反思和批判既指向小説主人公,指向自己,也指向社會。很難想像,運華先生如果不從“審視”目光出發,會不會使讀者很難認識到家庭教育的真實問題所在?

   四、以文學關注青少年心裏成長

  小説沒有長篇大論的絮叨,尊重青少年閱讀心裏,以樸實的細節描寫,自始至終關注著孩子的心裏成長。這也是小説的一大特色。

  心理問題往往是隱性的。不能説孩子一有不同于成人的想法就出現了心理問題。但如果影響到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價值取向,一定會是教育者關心的問題,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書中寫到:“未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有遠有近,但是伴隨的是有大有小的困難,是通向未來的必經之路”“走向未來,會有一次又一次的挑戰。”

  孟凡民的嘮叨,不勝其煩。孔一鵬説:“煩不煩人,這才大考剛過,放假的第二天,還沒有痛痛快快玩一玩就逼人學習,日子不是這樣過的。”是不是很多家長也這樣被孩子質疑過?365天人們在交往交流,在生長。日子不能這樣過!這個樣子的管制不是孩子需要的養料。孟凡民也煩:“現在的孩子主意大得不行,而且怎麼説怎麼有理,往往還與家長對著幹。”孔長禮感到孩子的逆反期到了,于是耐住性子。孔長禮、孟凡民夫婦在與兒子的一次次較量中,認識到必要的示弱也是另一種教喻:“你們小朋友可以到戶外打籃球、羽毛球、乒乓球類的體能運動,要不雙休日爸媽帶你們的小朋友到南山滑雪場滑雪吧。”

  孟凡民一向霸道,説:“你一個學生,不講學習講什麼。還能講打工掙錢不成?”孩子説,“行了。”孔一鵬覺得老爸説的在理又不肯接受,直接反駁:“別把辦公室做報告那一套拿到家裏來,大道理還是上班以後再去講吧。好了,別説話,我要做作業。”孟凡民只是在學習上不見孔一鵬下苦功夫,一副無所謂的模樣,心裏揪揪的。孟凡民的一驚一乍更讓孔一鵬無法忍受。孟凡民向人大倒苦水,什麼貪玩網絡遊戲,不愛學習,不思進取,什麼叛逆得無邊無沿,大人説一句,孩子頂十句。這些心裏的煩惱緊緊纏繞在家庭的上空,成為揮之不去的陰霾,原本在外人看來幸福的一家卻憋屈地忍受著。細膩的心裏刻畫,倣佛在白描出梅蘭竹菊內裏如蟲噬咬的傷痕。

  教育者被教育。少工委的梁奶奶教育夫婦倆:“鵬兒的思想和認識及發現問題的敏感度都超出同齡人許多。這是極其可貴的素質和稟賦,你們呵護過嗎?讚美過嗎?有意識地培養和光大過嗎?大道至簡,就是全心全意、無條件地愛孩子。記了感謝孩子給予我們做父母的權利和責任,沒有學會與孩子一起成長,也就無法忍受,更別説分享這亦喜亦憂的特殊歲月。”

  伴隨、成長和分享才是教育有方!

  孔一鵬説:“沒想到現在連美國都開始抵制我們的東西了。不是倒過來了嗎,説明《西遊記》裏的孫悟空説風水輪流轉,明日到我家。中國強大了,是吧?!”

  張奶奶述説兵團創業史:“不能走,咱們的國土咱們得守住,必須守。再説牧場三百多號牧工,再加上鄰近鄉村的哈薩克族牧民好幾千人。就我一個醫護人員,天職就是治病救命,挽救病人的生命。所以,不能走!”孔一鵬説:“奶奶你們這輩人能‘驚開新世界’,所擁有的榮譽也是實至名歸、當之無愧的。”

  張奶奶説:“榮譽是幹出來的,要保持榮譽就得更加使勁地拼。”孔一鵬想,“張奶奶和自己年齡差不多大就參軍工作,創造了全國全軍第一。而自己呢,多次想戒網遊卻沒戒掉,還離家出走、逃學蹺課。想到這裏不由地耳紅心跳,內心慚愧。”孔一鵬回答:“做事是掙錢讓自己的生活富裕、舒服;做事業是讓別人的生活幸福、歡樂 。”

  孔一鵬在梁奶奶教育下,心中電閃雷鳴:“以怒對怒,以暴對暴,豈不是以錯對錯了,逞匹夫之勇。‘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我心不定,不安,不靜,自然不會慮,也無所得,道行差的太遠。”

  孔一鵬的每一次轉變如蠶破蛹,一片光明。誰能説,有這樣襟懷的孩子不是我們的未來?!

  鬥轉星移,日子在過去,孩子在變化。孔一鵬在這個燦爛的世界中美好成長。小説沒有矯揉造作的鋪陳,沒有故作高深的繁雜,在雲淡風輕之間塑造了一個成長著的陽光帥氣的新時代少年。分享這亦喜亦憂的特殊歲月,讓人歡喜!

  (本文作者鞠利,係新疆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一級,中國編輯學會教材委員會理事,出版人、審讀專家,是有較大影響力的新疆本土作家。著有九部以反映當代新疆生活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説。作品均講述新疆故事,廣受讀者喜愛和媒體好評,他被譽為“新疆歌者”。)

【糾錯】 【責任編輯: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