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擔使命 扛牢責任——奮力譜寫濟寧援疆工作新篇章-新華網
2023 12/21 16:47:11
來源:濟寧援疆指揮部

勇擔使命 扛牢責任——奮力譜寫濟寧援疆工作新篇章

字體:

  濟寧援疆指揮部開展黨建係列活動

  濟寧援疆指揮部召開黨委(擴大)會議

  英吉沙縣人民醫院新院區

  英吉沙縣杏壇中學

  在國學書院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活動

  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活動

  “青藍工程”師徒結對

  舉辦幸福英吉沙 “杏”好遇見你消費幫扶活動

  舉辦首屆中國喀什鬱金香節

  做好新形勢下援疆工作,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對口支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英吉沙縣是濟寧的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職責使命。今年,第十一批濟寧援疆幹部人才團隊接過了對口援疆的接力棒,把英吉沙當作第二故鄉,積極融入、埋頭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濟寧援疆的使命與擔當。濟寧援疆指揮部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援疆指揮部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鍛造過硬隊伍,凝心聚力推進産業援疆、智力援疆、民生援疆、文化潤疆和交往交流交融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助推英吉沙縣高品質發展,奮力譜寫濟寧援疆工作新篇章。

  堅持嚴管厚愛

  鍛造過硬幹部人才隊伍

  濟寧援疆指揮部突出援疆培養鍛煉幹部責任,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守牢安全、紀律底線,努力打造一支身心健康、作風優良、凝聚力強的援疆團隊。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成立3個臨時黨支部,9個黨小組,實現組織活動全覆蓋,凝聚幹部人才“勇于擔當、狠抓落實”的精氣神。強化理論學習,把講政治貫穿到援疆工作全過程。大力開展綜合爭一流、單項爭冠軍、個人爭先進、工作爭支援、亮點樹品牌、幹部樹形象“四爭兩樹”活動,鍛造“本領過硬、素質優良”的戰鬥力。持續深化制度建設,認真落實“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工作要求,嚴格執行“十條禁令”,落實從嚴管理幹部加強自身建設的要求,嚴格請銷假制度,樹立“遵規守紀、奮發向上”的好形象。細化保障服務措施,落實各類關心關愛政策,不斷激發援疆幹部人才幹事創業、奉獻邊疆的工作熱情。

  扎實推進産業援疆

  推動産業融合新突破

  濟寧援疆指揮部把産業援疆作為對口支援的重中之重,圍繞英吉沙縣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通過引進龍頭企業、發展新興産業、培育産業鏈條,助力英吉沙做強産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戈壁灘上綻放紅玫瑰。為破解當地氣候、土壤、用水等技術難題,濟寧援疆指揮部通過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帶動、提升改造農技推廣中心功能、組建農業技術人才援疆工作站等多項舉措,推廣沙培種植技術,在戈壁荒灘上成功種植鬱金香、玫瑰等鮮花。今年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喀什鬱金香節”,打響了“英吉沙花卉”區域品牌。支援農業龍頭企業百譽農業牽頭成立喀什地區花卉協會,獲批為新疆第一家鮮花出口備案基地,並在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建立了海外倉,提高新疆花卉海外競爭力,不斷健全完善鮮花全産業鏈,努力把英吉沙打造成為“戈壁鮮花城”。杏林下“椒”出新答卷。英吉沙縣擁有林果種植面積30.89萬畝,其中杏林17.68萬畝。濟寧援疆指揮部聯合山東省農科院、濟寧市農科院,引進推廣適合當地林下種植的高辣辣椒品種,全縣種植面積達到7萬多畝。引進新疆西域椒源、緣疆農業等農業龍頭企業,投入辣椒産業,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帶動、農戶種植、企業收購的“訂單式”産業鏈條,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和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鹽鹼地裏“種”出白對蝦。為突破鹽鹼地對當地發展的制約,在喬勒潘鄉薩依拉克蘭幹村引入安禾水産科技有限公司實施生物技術改良鹽鹼地示范建設項目,改造拱棚38座,通過人工配置的海水池進行淡水馴化,投放南美白對蝦苗210萬尾,羅氏沼蝦苗100萬尾,每個拱棚産量300公斤左右,産值約5萬元。明年將對試養海蝦成功的做法進一步推廣,預計全縣可通過養殖蝦、蛙及黃粉蟲等産生的糞便、蟲砂來改良鹽鹼地2000余畝。

  精準發力智力援疆

  強化人才支撐發展作用

  以培樹“英才濟濟”援疆品牌為抓手,在擴大智力援助覆蓋面、提高組團援疆精準度和促進人才培養當地化等方面持續發力。“線上”與“線下”相結合,擴大智力援疆覆蓋面。充分發揮援疆幹部人才自身優勢,廣泛開展“送醫下鄉”“送學下鄉”“送技下鄉”等,組織開展農技推廣類培訓300場次2.12萬人次,政德教育培訓15期1600余人次,教育、醫療業務輔導81場次;開展義診巡診活動31次,惠及各族群眾3160余人次。積極協調後方資源,與濟寧一中、育才中學、實驗中學等共同開展“‘手拉手’同上一堂課”20余次,1800余名學生參加;與濟寧政德教育幹部學院共建“濟寧—英吉沙幹部政德教育培訓中心”,組織網上送教活動28次,培訓1700余人次。與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建立遠端會診機制,受益群眾1000余人次。“需求”與“優勢”相結合,提高組團援疆精準度。聚焦“英吉沙有所需、濟寧盡所能”,針對英吉沙縣醫務人員力量不足、職業學校師資短缺和農技人員匱乏的實際,爭取濟寧市衛健委、市教育局、市農業農村局等後方單位支援,通過“小微組團”“交叉組團”等多種方式,先後選派121名專業技術人員進疆開展對口幫扶工作。一批批濟寧援疆人才不遠萬裏、壓茬接力、全情投入,名師工作室、名師雲課堂、“青藍結對”等工作碩果累累,為推動英吉沙縣醫療、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理念不斷創新提供了智力支援。“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助力人才培養當地化。今年以來,累計選派490名幹部人才進疆工作,涵蓋教育、醫療、農業、文旅等領域,為英吉沙高品質發展貢獻了濟寧力量。在選派援疆幹部人才的同時,更加注重當地幹部的培養成長。深入實施“青藍工程”,完善“1+X”師徒結對幫扶機制,加大傳幫帶工作力度,共與英吉沙縣191名教師、醫生建立師徒關係,組織專題培訓班51場次,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隊伍。

  聚力推進民生援疆

  不斷提升各族群眾幸福感

  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的理念,圍繞教育、醫療和就業等方面精準發力,辦好民生實事,援疆成果惠及當地群眾。“組團式”援疆助推英吉沙教育高品質發展。濟寧援疆指揮部發揮“組團式”教育援疆優勢,助力英吉沙縣加快建設高品質教育體係。抽調援疆骨幹教師與當地組建英吉沙縣高中教研聯盟,成立54個學科中心教研組,99個學科備課組長兼任學校教研員,今年以來,共組織教研活動45場、集體備課聽課105節、參加教研活動500人次,提高全縣薄弱學校教師教學水準。實施青藍工程,1名援疆教師帶2至3名徒弟,共有47名援疆教師分別與英吉沙縣131名教師建立師徒結對關係,幫助當地教師提高教學水準。開展結對共建,今年以來,推動濟寧一中與英吉沙縣第五中學、英吉沙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與嘉祥縣職業中專等10對學校建立共建幫扶關係,完成結對學校40對,實現了教學管理全方面合作。2023年,英吉沙縣高考本科取得新突破,中考成績提升幅度位居喀什地區第一位,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醫療援疆促進英吉沙衛生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推進學科建設,英吉沙縣人民醫院加入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專科聯盟、濟醫附院骨科專科聯盟、濟醫附院心衰專科聯盟、濟醫附院護理聯盟,實現全方位交流合作,醫療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與去年同期相比,三四級手術上升61.36%,門急診就診量上升10.66%,次均費用下降6.03%,就診轉診率保持在2%以下。發揮濟寧援疆醫療團隊中醫技術優勢,在喬勒潘鄉衛生院推廣中醫藥服務,每月接診治療患者1000余人次,中醫科就診人數佔全院就診人數的60%。喬勒潘鄉衛生院院長、援疆中醫醫師張洪真受到了當地幹部群眾的普遍認可,吸引疏勒縣、喀什市、巴楚縣等地的病人前來就診,“儒醫名家”品牌逐漸打響。大力實施健康英吉沙建設項目,英吉沙縣人民醫院新院區已完成主體建設,規劃設計標準達到三級醫院,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是山東援疆最大的在建單體援疆民生項目,啟用後將極大改善患者就醫環境及就醫體驗,成為南疆醫療新高地。就業援疆促進英吉沙職業教育能力提升。濟寧援疆指揮部充分利用濟寧職業教育資源,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校企合作、産教融合、實習就業等方面助推英吉沙縣職業教育高品質發展。協調推進濟寧職業技術學院、濟寧技師學院、濟寧高級職業學校、鄒城高級職業技術學校與英吉沙縣職業技術學校、英吉沙縣技工學校結對共建,指導技術學校新開設建築工程施工、畜禽生産技術、園藝等3個專業,不斷優化學校專業發展,推進就業援疆。

  持續發力文化潤疆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濟寧援疆指揮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英吉沙縣建設運營國學書院,面向廣大幹部群眾開展國學教育,打造“文化潤疆”國學教育濟寧樣板。以國學書院為引領,高水準打造國學旗艦平臺。依托濟寧文化底蘊深厚的獨特優勢,以英吉沙縣國學書院為引領,著力打造南疆地區建築面積最大、功能最完善、群眾參與度最高的中華傳統文化沉浸式教育培訓體驗綜合體。共接待參觀考察團隊226批1萬余人次,組織開展研學活動85批2.4萬余人次,舉辦好少年夏令營20期1200余人次,開展各類專題講座60場3.5萬余人次,開展幹部政德教育培訓55批3萬余人次,開展法治教育、民族團結、家庭教育等各類宣講活動93批4萬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以“五個認同”為核心,全方位搭建國學宣傳陣地。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方位搭建國學宣傳陣地。依托縣、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入國學元素,多層面滿足群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需求。深入實施“文化潤疆戶戶通”定頻廣播工程,安裝8萬余套定頻廣播設備,輻射全縣14個鄉鎮197個行政村、7萬余戶農戶及商鋪、村委會、中小學校等,將國學教育納入定頻廣播傳送內容,極大豐富了國學教育傳播的形式和內容。以“文化五進”為載體,擴大國學教育覆蓋面。推進國學教育進鄉村、進社區。打造鄉村講堂、文化長廊、國醫堂等優秀傳統文化陣地260余處,面向鄉村群眾、社區居民開展國學主題教育,累計培訓2萬余人次。推進國學教育進校園。將國學教育融入各類社團活動之中,全縣教育係統建設國學教育場館73個、培養教師講解員560名、學生“小小講解員”2100名、打造各類特色社團850個。推進國學教育進機關。打造濟寧(英吉沙)幹部政德教育基地,多渠道開展幹部培訓、師資送教、社會調研,累計開展幹部培訓51批 8700余人次。推進國學教育進企業。組織國學志願者在齊魯紡織、中興手套、西榮服飾、誠祥建築等企業及鄉鎮衛星工廠開展“儒商之道”“誠信文化”等主題宣講活動,累計培訓2萬余人次。

  增進交往交流交融

  唱響民族團結“主旋律”

  深入實施“魯疆石榴籽”工程,做好“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濟寧援疆指揮部將民族工作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與中心工作同謀劃、同推進,在援疆幹部人才中形成積極參與、主動開展、共同推動民族團結的良好局面,援疆幹部人才與當地群眾結親289戶,累計走訪1000余次,受益群眾超3000人次。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重要時間節點為契機,組織開展“粽葉飄香話真情·民族團結一家親”等民族團結聯誼活動,走訪慰問優秀共産黨員、民族團結模范260余人次。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辦實事解民憂”係列活動,累計解決200余件民生實事;開展貧困大學生資助,投入資金747.6萬元,惠及學生1246名;常態化開展巡診義診活動31次,惠及各族群眾3160余人次,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開展“石榴花·巾幗援疆行動”暨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聯誼活動,組織100對英吉沙縣“最美家庭”與濟寧家庭共同參加聯誼活動;為40對夫妻舉辦“魯禮慶婚·金婚銀婚”和集體婚禮慶典活動,營造了移風易俗、婚事新辦的良好風尚。今年是第十一批援疆隊伍開展援疆工作的第一年,進疆以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迅速進入援疆“戰位”,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狀態積極推動援疆工作,各項工作取得全面進步。在接下來的援疆工作中,濟寧援疆指揮部貫徹落實第九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魯疆兩地黨委政府的部署要求,團結帶領全體第十一批援疆幹部人才,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錨定“走在前、開新局”,真抓實幹,求真務實,在推動對口援疆工作高品質開展中打造“濟寧樣板”,向魯疆兩地黨委、政府和廣大群眾交上一份優秀答卷。(濟寧援疆指揮部 李守臣 張紅衛 樊宏)

【糾錯】 【責任編輯:董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