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支教,是一條“平凡之路”,但他卻有着不凡的“心路”,疏勒縣中心幼兒園的支教教師冀騰飛,為了響應國家援疆號召,支援新疆教育事業,2021年7月,他出色完成第一次支教任務後,義無反顧,主動請纓,今年8月再次奔赴疏勒縣教育一線,為推進邊疆教育事業發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
冀騰飛作為2021年春季棗莊學院援疆實習支教團的一員,他曾經被評為疏勒縣中心幼兒園優秀支教教師、棗莊學院優秀實習支教學生。2021年7月,第一次援疆支教結束後,冀騰飛回到久違的山東泰安,但他心裏總是放不下疏勒縣的孩子們。有一天,他突然收到家長的信息時,立刻想起當初離開幼兒園之時對孩子們許下的那份諾言,眼前又浮現出那一張張可愛的小臉,最終他決定申請回到疏勒縣開啟第二次傳播“美好”的援疆支教之路。
冀騰飛説:“在2022年的年末,一位家長突然加上我的微信,一句句話語訴説着小朋友對我的思念之情,我被打動了,為了實現當初離開時對孩子們説的‘你們上小學了,老師就回來’的承諾,我決定不管克服什麼困難都要再回到疏勒,再看看我的孩子們。”
回到幼兒園,冀騰飛覺得一切那麼地熟悉,好像什麼都沒變,只不過當初的孩子長高了,變得懂事了,看著一一個個透露出求知的小眼睛,冀騰飛覺得開展第二次支教工作很值得。
“我認為支教是一種為國家奉獻青春的方式。2021年參加的援疆支教是我做過的最有意義的事。”冀騰飛內心十分激動地説:“遠赴新疆支教,懷着的是一份家國情懷,在進入研究生生活之後,不忘初心,繼續響應‘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號角,繼續發揮自己的專業所長,為疏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為邊疆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該校小二班的學生熱納提·麥伍拉尼比較內向,語言表達也有些困難,不願意參與集體活動。經過冀騰飛細心觀察、經常性地鼓勵、表揚和引導,慢慢地熱納提變得願意積極發言,也積極參加各類活動,語言表達也越來越清晰、準確。
學生家長熱依漢古麗·約賽尹感激地給記者介紹道:“以前我的孩子不愛説話,冀老師經常幫助他糾正發音,帶着他一起做游戲,鼓勵他參加幼兒園開展的各種活動,現在孩子的表現越來越好了,語言表達越來越準確,在家裏還經常當我的‘小老師’,糾正我的發音,性格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越來越開朗了。”
三尺講&育桃李,一支鋼筆寫春秋。為了兌現自己的承諾,出於對孩子們的一份厚愛,再次回到幼兒園,作為自主支教的老師,冀騰飛努力克服與家人再次離別,積極應對眾多考驗,很快就融入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從小到教孩子們擺放東西、語音訓練、日常教學到組織開展幼兒園大型活動,冀騰飛憑藉他的勤奮、認真負責,積極參與、組織策劃各種工作。根據幼兒園孩子的年齡、特長和興趣愛好,他還組建了由12名大、中班學生組成的幼兒園足球隊,親自負責具體訓練、組織比賽等工作,在他的倡議下,幼兒園成功舉辦了第一屆親子足球運動會。
“冀騰飛老師帶着援疆人的情懷、責任與使命,在沒有任何補助的情況下,不遠萬里再一次來到我們幼兒園無償實習,把自己的青春熱血奉獻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讓我們每一個老師都為之感動。”該園園長張倩告訴記者,在援疆實習工作期間,冀老師不怕臟、不怕苦、不怕累,工作認真細心,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傳遞先進的教學理念,精心設計幼兒園的環境,讓孩子們感受到家的溫暖,用心打造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成功舉辦幼兒園第一屆足球親子運動會,用無私奉獻的精神感染了幼兒園的每一位老師,並與老師、孩子和家長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為疏勒學前教育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冀騰飛告訴記者,第一次援疆支教,是因為嚮往和責任。第二次支教,只為那份深情,是為了兌現一句諾言,是為了那個永不褪色的夢想而來,作為一名年輕黨員,如果祖國需要,他決然還會選擇第三次支教。
“這兩次支教經歷讓我成長很多,兩次來到新疆支教並沒有大家説的那麼神聖,我們和奮鬥在邊疆教育一線的老師一樣,陪伴和見證孩子們的成長,和孩子們在一起就是最美好的意義。我不後悔自己跨越山海重返新疆,也許我來過這的足跡,有一天會隨風褪去,但在孩子的世界,會永遠留下印記,而這兩次支教經歷將是我腦海裏無法忘記的美好時光。如果以後還有需要讓我來,我一定毫不猶豫,繼續回到疏勒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冀騰飛自信滿滿地説道。(疏勒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阿卜力克木,胡爾西代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