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州:一條魚的産業化之旅-新華網
2023 08/28 12:18:29
來源:博爾塔拉報

新疆博州:一條魚的産業化之旅

字體:
   “每年7月至10月是高白鮭養殖的關鍵期,決定着高白鮭的産量。”7月28日,新疆賽湖漁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湖漁業”)副總經理劉宗霖説。
圖片
   剛捕撈的高白鮭。
   2003年賽湖漁業成立,從高白鮭、金鱒、虹鱒等冷水魚良種繁育開始,建立了冷水魚養殖、深加工、銷售的完整産業鏈,2022年銷售額達2500余萬元。

圖片

   罐裝魚子醬。
   高白鮭銷售好,得益於優良的生態環境。賽湖漁業堅持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每年進行水質與湖區承載力調查,科學投放魚苗。同時,該公司開展技術研發的腳步也從未停歇。
   位於溫泉縣的賽湖漁業高白鮭繁育基地,一排排孵化器正在孵化魚卵,這批孵化器目前屬於國內最先進的冷水魚孵化器。近年來,賽湖漁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延長産業鏈,養殖效益逐年提高。
圖片
   孵化中的魚卵。   
   賽湖漁業溫泉冷水魚良種繁育中心主任石紅軍説:“公司使用的恒低溫孵化器,每年可孵化8000萬粒高白鮭受精卵,在繁育中心培育3個月後,投放到賽裏木湖自然生長。這是公司自主研發的恒低溫孵化器,也是公司發展的基礎。今年截至目前,公司已投放1200萬尾高白鮭魚苗。”

圖片

  賽湖漁業工作人員投放魚苗。

   高白鮭屬於冷水魚,很適合在賽裏木湖養殖,加上湖內自然餌料豐富,高白鮭可以生長至1000克左右。
   剛開始,賽湖漁業引進高白鮭魚苗, 由於國內沒有技術參考,投放了500萬尾魚苗,存活率僅10%,産出非常低。為提高高白鮭養殖效益,賽湖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科研攻關和知識産權創造,以産學研方式攻克技術難題。2018年,賽湖漁業魚苗培育技術實現突破,魚苗成活率由10%提高至30%。2019年,賽湖漁業聯合自治區水産科學研究所、大連海洋大學研發出白鮭魚恒 低溫孵化技術,將高白鮭魚卵孵化率從37%提高至42%。如今,賽湖漁業的育苗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並獲得國家專利。

圖片

   鳥瞰冷水魚公園。
   “公司通過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突破了高白鮭魚卵依賴進口、存活率低的瓶頸。”劉宗霖説,魚的品質和數量全面提高,精深加工的産品種類也越來越豐富。
   科技創新為高白鮭産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解決了瓶頸問題後,公司繼續在延長産業鏈上下功夫。

圖片

   工人們在流水線上作業。
   在鮮魚加工車間,工人正熟練地將剛運來的高白鮭去鱗、鰓和內臟。隨後,高白鮭通過傳送帶由機器清洗、烘乾,再經人工挑揀包裝後,一件高白鮭鮮魚産品就加工完成了。

圖片

圖片

   包裝後的高白鮭。
   為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這幾年,賽湖漁業不斷創新,除生産魚籽醬外,還推出魚肉醬、麻辣魚塊、高白鮭漢堡、魚子蛋撻等特色産品,遠銷國內外。劉宗霖告訴記者,相較之前的産品,魚籽醬使利潤得到明顯提升,高白鮭精深加工産品相對於鮮魚保質期更長,便於運輸和攜帶,在景區和電商&&非常受游客歡迎,市場潛力巨大。
圖片
   高白鮭麻辣魚塊。
   如今,賽湖漁業並未滿足於高白鮭養殖和加工,還積極推進三産融合發展,與酒店合作,研發出多種高白鮭菜品;對養殖戶進行免費技術培訓,幫助他們增産增收。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高白鮭菜品。
   “我們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産學研深度融合,將科研力量投入到冷水魚苗種繁育和精深加工,爭取把高白鮭品牌做大做強。”劉宗霖説。
   文:陳億文 趙星
 
   圖:陳億文 博州融媒體中心圖庫
【糾錯】 【責任編輯:茹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