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小麥畝産853.4公斤 第一師阿拉爾市二團創南疆小麥種植區最高紀錄

作者: 杜新民 張康    來源: 第一師融媒體中心    日期: 2023-06-27

  近日,新疆生産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邀請有關專家組成專家組,對第一師阿拉爾市二團創建的冬小麥高産示範田進行實打實收測産,結果顯示畝産達到了853.4公斤,刷新了當地小麥畝産紀錄,也創造了南疆小麥種植區的最高紀錄。

DJI_0342

Still0627_00001

Still0627_00003

Still0627_00004

Still0627_00005

  來自新疆農業科學院、新疆農業大學、新疆農墾科學院、兵團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等單位的專家,在第一師阿拉爾市二團七連373-2小麥地塊,通過卷尺丈量,在該地塊選取3.35畝示範樣方進行實打實收,實收小麥鮮重3716.05公斤,按照人工測定雜質0.1%,折合國家標準13%水分含量,平均畝産達到853.4公斤。

_10A0025

  所測産的地塊是二團七連職工彭光貴的小麥地,共有106畝,今年以來,第一師阿拉爾市各級農技人員多次實地指導,為小麥豐産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第一師阿拉爾市二團新井子鎮七連職工彭光貴説:“沒有想到我第一年種這個小麥,産量這麼高,心裏非常高興。現在已經收穫了,在地頭就買了,小麥價格1公斤2塊5毛錢,一畝地大概有個1500元的收入,明年繼續種小麥。”

_10A0041

  高産的背後,離不開農業新技術的不斷注入。今年,第一師阿拉爾市在糧食種植上大力推行幹播濕出技術,師市14萬畝冬小麥,全部採用該項技術,雖然經歷前期低溫天氣,但整體長勢良好。

  “滴灌水肥一體化的技術,能夠充分地讓滴入的水肥運籌到每一個植株的個體,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採用幹播濕出技術能夠做到一播全苗、一播壯苗,這也是我們獲取高産的最前提的一個基礎”。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長桑偉告訴記者。

Still0627_00008

Still0627_00007

  打好了創高産的第一基礎,一師阿拉爾市還在種植模式上進行改變,今年推出了縮行增密技術,該技術可實現苗勻、穗大,所測産的地塊,每畝地達到了42萬穗,抽取的樣本平均每穗45粒,千粒重48克。

  第一師農業科學研究所糧食研究室主任楊志剛説:“我們採取了縮行增密的技術,就是行距由原來的15公分縮短到現在的10公分,使我們的麥粒在田間的分佈更加均勻,它的競爭更加小,最主要是達到了勻苗勻穗的效果”。

DJI_0369

  今年,第一師阿拉爾市種植冬小麥14萬畝,整體長勢良好。目前陸續進入成熟期,部分團場已開鐮收割,據測算,預計畝增産85公斤以上。

[信息發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72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