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感受新疆大地的精神文化厚度

作者: 銀璐    來源: 石榴雲/新疆日報    日期: 2023-05-19

感受新疆大地的精神文化厚度

——訪新疆博物館黨委書記何嘉

  5月14日,一場由新疆日報社、新疆藝術學院、新疆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博物館裏的音樂會”,亮相新疆博物館一樓大廳。器樂演奏與文物展覽的結合,昔日盛景與現代氣息的融匯,讓“走進博物館”變得越加有趣有益。

mmexport1684073718840

博物館裏的音樂會 新疆藝術學院提供

  進入5月以來,新疆博物館將每日預約人數增加至1.3萬人次,看展、聽課、研學、買文創、看演出,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的逐步完善,成為本地觀眾的常去之所、外地遊客的打卡之地。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可持續性和美好生活。一座博物館與一個城市“美好生活”的指標緊密相關。

  “當博物館裏的文物以活化的形式走入、參與到現代生活裏時,人們便能在它面前更深刻地感受到新疆大地的精神文化厚度。”新疆博物館黨委書記何嘉説。

  多樣手段讓觀眾讀懂文物

  國家一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錦護臂展臺旁,視頻播放著新疆博物館館長于志勇對這件國寶的全方位釋讀。講述平實生動,通俗易懂,觀眾在觀看錦護臂的同時,會駐足細細聆聽。

  “策劃文物展,優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讓公眾讀懂文物,要避開深奧的專業術語,避開晦澀的陳述方式。”何嘉説,策劃展覽、撰寫大綱、設計展陳詞之時,策展團隊會把準確、通俗、便捷放在重要位置。

  新疆歷史文物展上陶器展櫃旁配套的文物拼圖遊戲,總能吸引一波波青少年參觀者來挑戰,比誰能用最短時間拼出陶罐的樣貌。編織品文物展臺旁設置了手工編織的體驗模具,觀眾按照圖解動手編織,就可以了解千年前人們是怎樣織成了衣物、背袋、鋪蓋。

  “在觀展中通過動手、動腦收獲參與感,進而了解歷史史實和文物身上的故事,是當下觀眾普遍的需求,所以文物的互動性功能設計,是博物館追求最佳展陳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每次在新疆歷史文物展的隋唐時期展廳裏,看到絲綢之路商旅通關互動遊戲讓觀眾樂不思蜀時,何嘉就會考慮其他文物如何能植入這種展陳方式。

  隨著博物館數字有聲設備的普及,觀眾通過電子語音導覽已經可以大致認知文物,但聽講解員現場講解,仍然是觀眾最喜歡的方式。

  “這也是觀眾對觀展互動性、針對性、故事性的要求,我們鼓勵講解員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個性特色,滿足觀眾需求。”何嘉認為當下要加速壯大講解員隊伍,提升講解品質和能力,這是準確闡述歷史,傳播中華文化,講好新疆故事的基礎。

  文物展覽要走出去請進來

  新疆博物館“國博廳”將在5月對外開放,此後這裏將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固定舉辦文物展、藝術展的專廳,首期與觀眾見面的是“吉金鑄史——中國古代青銅文化與藝術”展。

  “這次展覽有142件青銅器,其中30%是國家一級文物,它們的年代跨度長、器型豐富多樣,充分展示著青銅器在造型、紋樣、工藝、實用性上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何嘉認為這期展覽的到來,提升了新疆博物館在青銅器展示上的豐富性。

IMG_20220524_125314

新疆博物館新疆歷史文物展中與釀酒有關的文物展示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攝

IMG_20220524_125220

新疆博物館新疆歷史文物展中與古時邊境互市有關的文物展示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攝

  與此同時,呈現140多件國寶的新疆精品文物展正在廣州海事博物館展出,此前該展覽曾在今年1月亮相陜西秦始皇陵博物院。陶器、玉器、文書、織品等共同講述著新疆自古以來和中原地區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展現著漢代以來歷代中央政權對西域的有效治理,讓新疆文物帶著新疆故事走向全國。

  今年6月,“故宮廳”也將亮相新疆博物館。

  “文物展覽的請進來、走出去,極大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在與國內一流博物館的交流互鑒中,很多新理念、新手段推動了我們策展能力的提升,服務功能的完善。”何嘉認為,作為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標,博物館必須與現代城市發展同步,為新疆文化事業的繁榮注入活力。

  《自治區“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中提出,鼓勵各級博物館、各類文化企業依托豐富的文物資源開發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能夠適應現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場消費需求的文化創意産品。

  隨國博展覽一同來到新疆博物館的還有他們設計研發的文創,國博文創的“精品化”面貌也給大家帶來了新風。

  “新疆博物館文創注重實用性、觀賞性和紀念價值,此後還要在藝術性和精美度上下功夫,對文物故事及標誌元素的挖掘使用,要更加精準。”何嘉認為,出現在文創上甚至包裝上的每一張圖畫,每一句文字都要用好,發揮好文創講故事的功能。

  同時新疆博物館的文創將積極融入城市生活,嵌入大型商超、機場、火車站,與公眾建立更廣泛的連接,做好文化遺産的推介者。

  辦好博物館的“大學校”

  2022年印發的《自治區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特色鮮明、體制完善、功能完備的博物館事業發展格局,實施新疆博物館創建計劃,重點培育1家代表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引領行業發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館。

  博物館是一座大學校,新疆博物館這座學校裏的“課堂”也越來越豐富、熱鬧。

  詩詞、書法、編織、拓印、投射、繪畫、泥塑……從元旦到國慶,從立春到冬至,從清明到重陽,新疆博物館基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舉辦的各類節氣、節日主題社教活動,在經年積累下,收獲了一批批忠實的參與者。

  “社教活動是傳播文物歷史價值,傳承文物藝術價值的重要平臺。”何嘉説,在《吉金鑄史》開展期間,將設置係列社教課堂,由國家博物館專家為觀眾們講述青銅器的誕生歷史、變化發展以及與現代的關聯,這是“識得文物”的必修課。

mmexport1684341538407_edit_561673915126273

新疆博物館社教活動 新疆博物館提供

  近年來,在國家文物局和自治區相關部門的幫助支援下,新疆博物館內已經建成了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文物修復中心——新疆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中心,這裏面向公眾開放,定期舉辦開放日活動邀請觀眾參觀。

  “觀摩文物修復是一堂有趣的課,我們希望青少年在這裏了解它,關注它,甚至喜歡上它。”面對全疆文物修復專業力量不足的狀況,何嘉認為引導公眾親歷文物修復,關注文物保護,是未來壯大隊伍、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

  在他的期望中,新疆博物館文物科技保護中心不僅能完成國內出土的文物修復與保護,還能夠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出土文物修復,通過對人類文化遺産的共同守護和探究,實現民心相通。

  今天(5月18日),即將滿一周歲的文物活化舞臺劇《千年之語》,以升級版的新容顏在新疆博物館多功能廳上演,挽髻畫斜紅的唐代仕女,撥動琵琶弦的龜茲樂伎,執纓守城池的邊關軍士……又一次真切地走入百姓精彩的文化生活。

[責任編輯:周倩]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29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