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山東援疆:齊魯兒女傾情服務“喀什所需”

作者: 韓沁言    來源: 新疆日報    日期: 2023-05-15

  泰山學堂、梁山舞獅、魯疆文化交流中心、“潘玉蓮(齊魯)愛心小課堂”……初夏時節,山東省對口支援喀什地區的疏勒、英吉沙、麥蓋提、岳普湖四縣,“山東元素”無處不在。

  從2020年初接過“接力棒”的山東省第十批援疆幹部人才,充分發揮山東優勢,將“山東所能”與“喀什所需”緊密結合,為受援地發展帶來新的活力。

  3年間,山東援疆累計投入援疆資金逾44億元,實施各類援疆項目261個,援疆綜合效益全面提升,對口援疆結出累累碩果。

  智力支援促進農民增收

  英吉沙縣龍甫鄉3000多畝的戈壁灘上,一座座現代化日光溫室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大棚內新栽種的玫瑰花長勢良好。

  “過去,這裏是不毛之地。”正忙著給玫瑰施肥和澆水的艾尼外爾·艾則孜説,“是援疆項目讓戈壁荒灘變成了聚寶盆。”

  “像這樣的溫室,每畝地每年可收獲5萬余枝鮮玫瑰,每枝售價4元以上。”在戈壁灘上探索建設高端智能日光溫室的新疆百譽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志紅説。

  如今,這家來自山東的企業已在喀什地區建設現代化日光溫室233座,改造提升335座。單座溫室年均收益在3萬元以上,帶動一大批村民穩定增收。

  走進疏勒縣“魯疆情”食用菌生態科技示范園,只見一排排黑木耳整齊地排列在菌棒上,長勢旺盛。

  “我在這裏採摘木耳,不僅掙上了錢,還能照顧家裏。”當地農民吐爾孫古麗·祖農説,“去年合作社分紅3次,200多戶分了90多萬元。”

  立足受援地四縣資源稟賦,山東援疆先後引進山東水發集團等龍頭企業落地,形成一批特色農業園區和産業基地,讓戈壁變身致富園。

  針對受援地人力資源發展瓶頸問題,山東省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和市場優勢,投入援疆資金從山東農業龍頭企業選聘163名蔬菜、林果、畜牧、食用菌“土專家”常駐喀什,培訓當地技術人員800余名,累計服務農民10余萬人次,為喀什地區農業産業化發展“賦能”。

  同時,山東省突出抓好智力援疆工作,成立了“山東援疆喀什柔性人才工作站”,本著“緊缺什麼就選派什麼”的原則,從全省范圍內調配專業技術人才支援喀什地區。3年來,山東省累計選派引進各類援疆幹部人才3100人,有效補齊了受援地68家單位、26個行業部門專業技術人才緊缺的短板。

  鏈式招商拉動産業發展

  在位于疏勒縣高新技術産業孵化園的新疆寶飛龍戶外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機器轟鳴,工人忙碌。

  “我特別喜歡這份工作。在這裏上班不僅有穩定的收入,還能學到很多知識。”該公司員工阿卜杜克熱木·艾海提説。

  該公司以生産釣具、漁具等産品為主,是山東援疆引入的威海寶飛龍釣具有限公司的下屬公司。3年來,在新疆寶飛龍戶外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帶動下,先後有新疆豪仕達戶外運動有限公司等13家戶外體育用品生産企業相繼落戶疏勒縣高新技術産業孵化園,多項産品填補了新疆地區戶外體育用品行業的空白。

  “産業援疆,讓疏勒縣發展成為全疆規模最大、用工最多、産值最高的戶外體育用品、漁具行業産業鏈基地。”疏勒縣高新技術産業孵化園管委會副主任艾斯凱爾·阿卜來提説。

  在岳普湖縣,山東“組團式”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泰岳包裝材料産業園已發展成南疆最大的包裝産業基地。

  在該産業園建設中,山東援疆以新疆鑫飛新材料紡編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整合上下遊企業,組團引入19家外包裝加工企業落戶,總投資5.25億元,實現年加工塑膠包裝10萬噸、紡織袋15億條、各類彩印包裝箱5000萬個的生産規模,並提供了2000個就業崗位。

  泰岳包裝材料産業園是岳普湖縣承接山東産業梯次轉移的代表。打造特色園區、扶植培育特色優勢産業、持續深化“大倉東移”工程……一個個烙著山東印記的産業援疆項目引人注目。

  山東援疆發揮人才、資金、技術、管理等優勢,結合喀什地區資源、區位等優勢,從招商引資、富民增收到深入開拓市場,打造新亮點、實現新突破,走出了一條符合喀什實際、具有山東特色的産業援疆之路。目前,山東援疆引進的近400家企業落戶疏勒、英吉沙、麥蓋提、岳普湖四縣産業園區,吸納當地群眾就業1.6萬人。

  傳播國學增進文化認同

  “一生只做戍邊事,一世不辱漢家名。”4月8日晚9時,新疆藝術劇院木卡姆藝術團劇場,隨著舞臺上大型漢簡緩緩上升,歌舞劇《班超》帶領現場觀眾走進千年前的歷史畫卷。

  歌舞劇《班超》由山東省東營市援疆指揮部和疏勒縣委宣傳部聯合打造。在首屆新疆文化藝術節上亮相後,受到專家學者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梨花開,春帶雨;梨花落,春入泥。”在山東援疆教師指導下,麥蓋提縣第四中學學生表演的一曲《梨花頌》,贏得滿堂彩。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孩子們切身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從而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麥蓋提縣第四中學校長阿孜古·玉素甫説。

  在英吉沙縣古色古香的國學書院,來自薩汗鎮第二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這裏深度學習體驗國學經典、非遺文化等課程。如今,英吉沙縣國學書院已成為新疆和山東的文化紐帶。借助國學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源源不斷播撒到社區和鄉村。

  以文化人,以文潤心。山東援疆依托齊魯大地文化資源優勢,創新打造“文化潤疆·齊魯先行”援疆品牌。3年來,山東援疆先後實施文化潤疆項目104個,安排援疆資金4.68億元,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同時,山東援疆著力實施潤德、潤學、潤心“三潤”工程,在喀什地區建設8所國學書院、35所國學課堂,並依托曲阜師范大學文化資源優勢,與喀什大學共建昆天國學院,讓國學教育形成了從小學到大學的體係化覆蓋。

  文化潤疆重在認同和交流。山東援疆堅持把增進文化認同、促進交往交流交融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抓手,3年來先後組織魯喀兩地80余家文化機構、500余名藝術家開展了50余場次大型文旅交流活動。

  泰山到天山,相隔千萬裏。山東援疆帶來的技術、資金和新的理念,不斷打破物理空間阻隔,已在受援地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責任編輯:盛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1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