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音樂劇《天山·誓言》在烏魯木齊京劇院上演。
新華網烏魯木齊4月14日電(周倩)“白色衣衫是天使的翅膀,帶來希望,可愛的玫瑰花,在牧場上綻放,在風雨中吐露芬芳……”隨著明暗交織的燈光,動情的歌聲在禮堂上空回蕩。13日晚,音樂劇《天山·誓言》在烏魯木齊京劇院上演。
這部由昌吉回族自治州藝術劇院打造的大型原創音樂劇《誓言》,通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支邊青年和新時代的援疆幹部兩代人的視角,講述了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的援疆人支援邊疆、建設邊疆的壯舉,反映出援疆幹部無私奉獻的民族精神與愛國精神。
4月13日,音樂劇《天山·誓言》在烏魯木齊京劇院上演。
主創團隊介紹,本劇借對“可愛的一朵玫瑰花”追憶表現的是兩代人的援疆情,這種時空的交錯和碰撞也為《天山·誓言》的音樂創作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同時,身處“歌舞之鄉”,在現代審美、流行音樂的基礎上融入傳統民族音樂元素是此次音樂創作的另一特點。
“雙線敘事的結構,兩個時代的故事與人,在劇中彼此呼應,再現了兩代人在邊疆大地踐行青春誓言,完成對祖國、對青春的承諾。旨在通過劇中主人公的情感脈絡展現所有“援疆人”無私奉獻、執著追求、舍小我獻大愛的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該劇總導演吳旭説。
4月13日,音樂劇《天山·誓言》在烏魯木齊京劇院上演。
昌吉州藝術劇院歌舞演員李健在劇中飾演主人公“直江”,他説,“近兩個小時的演出雖然辛苦但也很興奮,希望觀眾能夠通過我和同事的演繹了解“援疆人”的無私奉獻,期待這部援疆題材劇目能夠走出新疆、走向全國,被更多人看到。”
“看到最後,眼睛還是濕潤了,我們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正是因為有他們這樣一群人,為了建設腳下這片熱土前赴後繼,無悔付出。”觀眾李力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