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節,漫步五一農場大街小巷,文明新圖景隨處可見:街道乾淨整潔,綠地草芽尖尖,小區笑語瀰漫……鄉鎮品位顯著提升、群眾面貌昂揚向上、生活環境優美宜居,開展國家衞生鄉鎮創建工作以來,五一農場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顯著提升。
以“民”為本,打造宜居之城
人民群眾的“幸福清單”,就是文明城市的“責任清單”。近年來,五一農場致力於提高全民衞生素質,圍繞農場經濟社會發展開展健康知識教育、環境衞生整治和環境保護等活動,農場呈現經濟繁榮、環境面貌整潔優美、社會治安秩序良好、科技文化健康發展的嶄新面貌。
五一農場城鎮管理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牛京輝介紹,五一農場從居民群眾“急難愁盼”事入手,持續統籌推進道路改造、老舊小區改造、路燈安裝等工程,開展文體活動場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配套設施建設,及時增補完善停車泊位、交通標誌、隔離欄等,推動創建工作真正深入社區、貼近群眾。
遵循“因地制宜、業餘自願、小型多樣、就近就便”的原則,五一農場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15分鐘”健身圈全面建成,所有社區均有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43%。
城市向善向好的點滴變化,居民群眾盡收眼底。“住在五一農場30多年了,沒想到這裡也能變得這麼美!”每天傍晚,五一農場怡豐園南社區居民趙希萍都會帶着孫子出來散步,“眼前這片區域原來是棚戶區、撂荒地,臟亂差是常態。現在幢幢高樓起,條條馬路通,出門就是公園廣場,我感到很滿足很幸福!”
以“綠”為筆,繪就美麗畫卷
生態興則文明興。五一農場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生態綠色農場。2016年起,五一農場大規模開展國土綠化行動,不斷增綠、建綠、擴綠,“綠意”延伸、“顏值”刷新,實現區域綠色崛起和生態底色厚植。
根據適時、適地、適樹原則,五一農場統籌規劃、精心實施,全力整治“黃土裸露”,累計新增綠化面積15.9萬平方米,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此外,五一農場採取計劃用水、井電雙控、中水回用等方式,逐年減少水資源浪費。隨着降解膜技術推廣和田地歷年殘膜回收力度增加,土壤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農場大力推進揚塵治理、污水處理提標改造、垃圾分類、城市精細化管理等各項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牛京輝説。
五一農場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25平方米。春臨花海如織,夏來綠蔭遍地,金秋碩果飄香,冬至銀裝素裹。放眼今日農場,綠浪翻涌、碧波成海,恰似一幅田園佳景圖。
以“紅”為魂,賦能美好生活
滿城“志願紅”,是五一農場最絢麗的色彩。隊伍裏,有黨員幹部、退役軍人,也有返鄉學生、居民群眾。職業不同、身份不同,但穿上紅馬甲,他們就擁有共同的、光榮的名字——“志願者”。工作之餘,他們可以是文明交通“勸導員”,也會是城市衞生“保潔員”,忙碌穿梭在大街小巷和社區樓宇。

五一農場建立“黨建引領+多元協同+志願服務”工作模式,調動各方力量,發揮黨員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引領作用,以傳承兵團精神、胡楊精神,延續農場特色民俗文化,完善、優化、提升志願服務工作水平,全力打造“美麗城鎮·和諧五一”的文明實踐品牌。目前,農村掛牌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個,實踐站5個,成立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25支,註冊志願者3707人。
學雷鋒、趣味運動會、家風家訓講座、青少年成長加油站項目等主題志願服務活動的常態化開展,使得新時代文明之風愈吹愈盛。
城因人聚而興,人因城美而榮。在看得見的巨變和看不見的漸變中,一幅波瀾壯闊的文明畫卷正在五一農場徐徐展開,一座文明和諧的幸福之城正在迅速崛起,幸福逐漸成為五一農場居民群眾的“微表情”。(盛元、通訊員文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