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3日電(記者馬嘉帥)陽春三月,萬物復蘇,各式鮮花點綴着天山南北,為新疆帶來生機的同時,“花經濟”也為當地居民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
伊寧縣被稱為“杏鄉”,臨近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首府伊寧市。每年杏花飄香時,當地都要舉辦杏花節,在杏園開內開展各式民俗展演、民族手工藝品展銷,並設立燈展、詩會、美食街等活動,將杏園打造成了游、娛、購一體的節慶公園。
杏花節期間,各類活動從早晨一直持續到深夜。夜深了,杏園內燈光還伴着星光,人氣襯托着煙火氣。據當地政府介紹,活動設立了438個各式攤位,僅開幕的前兩天,杏花節的游客超過了3萬人次,攤位總收入就達到了275.2萬元。

杏花節活動期間,游客攤位上正在挑選商品。(新華社記者 馬嘉帥 攝)
新源縣雖然同樣位於伊犁,但群山環抱,距離伊寧市近200公里。在這裡,每年春季杏花盛開,來自各地的游客和攝影愛好者來到土爾根鄉喀拉奧依村杏花谷,領略綺麗的杏花海點綴山坡的獨特風光。當地以此為契機,舉辦杏花節,期間游客不僅可以感受自然風光,還可以選擇傳統手工藝品、傳統哈薩克族民宿,體驗民族風情。
年逾花甲的古麗夏爾汗·阿庫是喀拉奧依村的一位退休老人。3月24日,她家中的氈房早已搭好,裝滿了乾果小吃的餐盤滿滿擺了一桌,她和家人正在做最後的打掃工作,準備迎接游客。

收拾整齊的民宿正在迎接它的第一批游客。(新華社記者 魏佚軒 攝)
“我家從2010年開始辦民宿,好的時候一年二十幾天花期就能掙兩三萬呢。”古麗夏爾汗面帶笑意,無比欣喜。作為農牧民,古麗夏爾汗一家靠種地和放牧為生,一年能掙大約十萬元。每年初春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杏花節民宿的經營時段恰好在春播之前,收入可以補貼家用。
在距離伊犁近700公里的烏魯木齊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一〇四團畜牧連打造了一個獨特的“鮮花小鎮”。七座鮮花大棚整齊地坐落其中,種植着君子蘭、月季、蘿蔔蓮、多肉等100多種花卉。
在多肉種植棚,形狀豐富多樣的各種多肉密密麻麻地陳列在架子上,不禁讓人細細駐足端詳。王洋是花棚的一名工作人員,被戲稱為“花卉代練”。鮮花小鎮提供花卉託管服務,有的用戶在花棚裏託管了幾十盆,正是在他和同事的細心呵護下,棚裏的各式多肉才能展現勃勃生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裡挑選鮮花或將花卉帶到花棚寄養。
“我之前就是花的‘玩家’,就愛這個,為了研究,我還專門去向雲南的專家朋友請教,也沒少上網專門查資料。”王洋一臉驕傲地説,“我在這裡工作主要是愛好,不求掙多少錢。”

在花棚裏寄養的多肉植物。(新華社記者 馬嘉帥 攝)
除了花卉託管,鮮花小鎮還通過鮮花包月、鮮花盲盒等新型服務經營模式,結合電商平台引流等方式,促使花卉銷路從市場批發、店面銷售分流轉向訂單型、定制型個性消費轉變,把花卉銷售到全國各地。
春風拂面,鮮花綻放在新疆,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感受到“花經濟”帶來的芳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