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瞭望 | 患者在新疆,醫生在杭州……這一科技感十足的手術如何實現

作者: 黃筱    來源: 新華網    日期: 2023-04-04

  患者在新疆,醫生在杭州。這場跨越5000公里、短短30分鐘的手術,突破時空限制、突破手眼局限,以其提升醫療可及性,特別是增強偏遠地區醫療服務能力的價值,引起社會關注

  實施這一5G超遠端手術的四臂腔鏡機器人,其核心軟硬體已打破技術壁壘,全部實現自研自産,是當下我國醫工信不斷交叉融合催化的産物

  我國5G網絡高速率、大連接、低時延的典型特徵在遠端手術領域充分展現,成功為手術保駕護航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黃筱

  穩坐在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下稱浙大邵逸夫醫院),肝膽胰外科醫生梁霄緊盯螢幕、熟練操作著機器人控制臺。

  作為浙江省肝膽外科機器人手術量之最的紀錄保持者,梁霄這次的病人不在目所能及的手術現場,而在5000公里之外的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醫院(下稱阿拉爾醫院)。

  這場突破時空限制的機器人5G超遠端手術,再次打破遠端醫療邊界,讓幾年前停留在概念的前沿醫學技術成為現實。

  突破手、眼局限的機器人5G遠端手術,以其提升醫療可及性,特別是增強偏遠地區醫療服務能力的價值,日益引起關注。

  今年1月,工信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推動包括機器人5G遠端手術等在內的新技術新産品加速應用。

  可以期待,機器人5G遠端手術這一臨床技術的創新應用,未來將可能塑造新的醫療格局。

  5000公里,零的突破

  “手術進展順利,基本沒有延時,我在控制臺發出的指令,阿拉爾醫院的機器人手臂幾乎可以做到同步響應。”梁霄回憶説。

  2月16日,梁霄通過國産原研微創手術機器人,在5G網絡加持下,為在阿拉爾醫院的患者楊女士實施了膽囊切除術。

  這是我國機器人5G超遠端人體肝膽手術零的突破。

  這場劃時代手術的推動者是浙大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他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發揮其引領輻射作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大布局下,浙大邵逸夫醫院作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輸出單位,與阿拉爾醫院共建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

  蔡秀軍極為看重共建這一重任。在他看來,新疆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浙大邵逸夫醫院將牽頭建設的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輻射至南疆,不單單要通過傳統人財物輸血+造血的幫扶模式,還希望依托新技術、新平臺推進數字化技術與醫療服務的深度融合,打造新疆當地乃至“一帶一路”沿線的醫療高地。

  據了解,自2021年7月啟動共建後,至2022年8月,浙大邵逸夫醫院已實現管理、專家團隊的全面駐點,推進管理、技術和品牌“三平移”。

  接受這一機器人5G超遠端手術的患者楊女士家住阿拉爾市。一年多前她查出膽結石但無不適症狀。手術前一周,楊女士開始出現右上腹疼痛,在阿拉爾醫院檢查發現係膽囊炎急性發作,醫生建議盡快手術。

  在了解到浙大邵逸夫阿拉爾醫院背後的頂尖醫療資源後,楊女士希望由浙大邵逸夫醫院醫生為她手術。

  以往浙大邵逸夫醫院的專家前往阿拉爾市手術,需先搭乘8個半小時的轉机飛機到塔裏木機場,再坐半小時汽車趕到醫院。

  但膽囊切除術在肝膽外科只是常規手術。“怎樣既能避免醫生舟車勞頓又能滿足患者需要?我們很快想到機器人5G超遠端手術方案。”蔡秀軍説。

  獲悉機器人手術術後並發症發生率較低、恢復較快等情況後,楊女士同意接受機器人5G超遠端手術。

  經過約半小時行雲流水的操作,手術成功。

  梁霄表示,這一手術讓他看到機器人5G超遠端手術可以繼續拓展應用邊界,並存在往常態化方向發展的可能性。

  患者在新疆,醫生在杭州。這一科技感十足的手術引發網民熱議,在網絡留下“感嘆科技的進步”“這種設備如果用于救災、野外應急救援、邊遠山區醫療救助,甚至戰場後方,那簡直是神器”等評論。

  臺上30分鐘,臺下3000天功

  短短30分鐘的手術,不僅是對醫院、醫生、技術保障人員和患者等各方勇氣的挑戰,亦是當下我國醫工信不斷交叉融合催化的産物。

  在其背後,既需要主刀醫生豐富的手術經驗,還需要包含來自演算法、軟件、通信、機械、電氣、臨床和物流等各職能團隊的通力協作。

  醫院自不必説。蔡秀軍掌舵的浙大邵逸夫醫院一直深耕微創醫學領域,引領微創醫學發展。該院是國內最早引進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醫院之一,並獲批建設國內唯一一個微創領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微創器械創新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推動國內醫工信交叉融合,打破海外微創器械壟斷格局。

  醫生也是行家裏手。從2015年正式開始學習接觸機器人手術,梁霄至今保持著浙江省個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肝膽胰手術量的紀錄。

  此次實施操作的手術機器人尤其引人注目。據了解,這是國內首款運用5G實現超遠端手術的四臂腔鏡機器人。其核心軟硬體已打破技術壁壘,全部實現自研自産。

  這款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超遠端5G手術機器人,其研發團隊擁有長達數年的研發實驗。

  依托微創器械創新及應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浙大邵逸夫醫院參與了這款國産機器人的研發過程。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近百名各個專科的外科醫生參與到超遠端5G手術機器人前期的多中心動物實驗,梁霄和團隊同事也曾多次參與肝膽胰手術的動物實驗。

  “小到控制臺上的座椅角度,大到手柄和機械臂的配合靈活度,臨床醫生參與醫療設備的研發能夠給予工程師最直觀、最迫切的改進需求,促進産品迭代升級,通過不斷完善細節,逐步打破國外手術機器人的壟斷。”梁霄説。

  2018年12月,由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肝膽外二科主任劉榮主刀,利用5G網絡,遠端無線操控機器人床旁係統,為50公里外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動物實驗室內一只實驗豬進行肝小葉切除手術。這是世界首次5G遠端外科手術測試。

  從實驗動物手術到人體手術是一大步跨越,對安全性的要求高出許多,而超遠端的遙控手術操作方式無疑又進一步加大了手術風險等級。

  “醫院首先需要具備5G遠端手術的條件,所以我們的技術團隊會先去醫院測試信號。比如我們在布局雲南的時候發現那裏山太多,信號品質差。在具備手術條件以後、人體手術之前,我們還會通過動物實驗對醫生進行培訓。”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劉雨説。

  5G通信服務供應商中國電信方面表示,2021年為優先在阿拉爾醫院實現5G室外基站覆蓋,中國電信新疆阿拉爾分公司將醫院通信係統全部上傳到“兵團雲”,並于次年成功實現醫院全院千兆無線網絡信號覆蓋。

  今年2月初,了解到阿拉爾醫院可能長期存在遠端手術需求,中國電信新疆阿拉爾分公司為醫院手術室建設了專屬5G手術室,從場所和設備基礎上為遠端手術做好充分準備工作。

  “我國5G網絡高速率、大連接、低時延的典型特徵在遠端手術領域充分展現,成功為手術保駕護航,也拓寬了5G在醫療方面的應用邊界。”中國電信新疆阿拉爾分公司工作人員介紹。

  “更重要的是,還必須保證萬一信號中斷,現場醫生還能接著做,而不是全部仰仗遠端醫療。我們這次和浙大邵逸夫醫院合作,就是因為阿拉爾醫院有浙大邵逸夫醫院的派駐醫生,並且派駐醫生熟悉我們的機器,都會做機器人手術。萬一出現網絡信號故障,現場醫生就能立即接手繼續手術,不讓患者承擔風險。”劉雨説。

浙大邵逸夫醫院醫生在杭州為遠在新疆的患者實施機器人5G超遠端手術(2023年2月16日攝) 受訪單位供圖

  從“盆景”到“風景”仍需闖關

  2001年,法國與美國通過海底光纜,完成世界首例遠端膽囊切除手術——林德伯格手術,開啟了人們對打破地域限制、實現遠端手術的探索。

  國內遠端機器人手術自2018年開始駛入快車道。

  在前述劉榮主刀的全球首次5G遠端外科手術測試後,2019年劉榮又設計並完成全球首例多點協同5G遠端多學科機器人動物實驗——兩位手術者分別在相距1000公里的蘇州和北京,利用5G通信網絡遠端操控機器人手術機械臂,對實驗動物實施胃腸切除和肝切除手術。

  2020年9月起,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牛海濤教授團隊在動物實驗和模擬時延的基礎上,開展大樣本、多中心遠端機器人輔助泌尿外科手術研究,已完成各類泌尿外科復雜遠端手術50余例。該研究累計往返手術距離超過14700公里,最遠手術距離約1775公里。通過網絡切換,該研究在一天內成功為位于不同基層醫院的3名患者進行了遠端手術。

  去年6月,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人民醫院宋寧宏院長、楊傑主任團隊完成了兩臺泌尿外科機器人5G超遠端手術。

  可以説,遠端機器人手術正得到越來越多應用。然而目前的機器人5G手術應用還處在“盆景”階段,從“盆景”到“風景”,機器人5G遠端手術常態化開展依然任重道遠。

  據了解,目前劉雨所在團隊的手術機器人,其完成的5例超遠端手術都屬于早期探索性臨床試驗,5G功能在完成相關注冊工作後,才能真正進入市場化應用。

  “從去年的江蘇南京到新疆克州,再到今年的浙江杭州到新疆阿拉爾,完成這樣跨越5000公里的測試後,意味著我們基本具備覆蓋全國的遠端手術能力,接下來我們還會去東北、海南、西藏測試。”劉雨説。

  劉雨表示,國外機器人手術只能在3500米以下海拔運作,他們想驗證國産機器人在高原的表現,同時也為未來野外外科機器人網絡協同遠端手術(復雜手術環境)奠定技術基礎。

  蔡秀軍在阿拉爾醫院全程觀摩這臺遠端機器人手術後表示:“機器人5G遠端手術可以突破資源配置的時空限制,節約醫生和患者時間,降低經濟成本,提高救治效率,極大拓展了遠端診療的應用邊界。”

  浙大邵逸夫醫院派駐到阿拉爾醫院的普外科專家李哲勇談到,自從2月首例超遠端肝膽手術完成後,當地百姓對機器人手術的認可度和接受度不斷提高。“一方面對邊疆地區能開展這樣的先進技術感到驚奇,更多還是感慨能享受到大城市的醫療資源。”李哲勇説。

  “膽囊手術是比較常規的外科手術。我們會以此為起點,從簡單到復雜,謹慎穩妥開展稍微復雜的手術。任何新技術的落地都要遵循學習曲線,需要時間積累,不可能一蹴而就。”梁霄説。

  除了遠端手術,手術機器人通過遠端還有很多施展空間。蔡秀軍舉例説,比如可以為邊遠地區操作臺前的醫生進行實戰帶教。我國優質醫生資源緊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有利于解決醫療資源不平衡的矛盾,提升當地醫療服務水準。

  “遠端手術不是唯一目的,未來手術機器人更重要的功能是做遠端教學示范、遠端手術指導,最後才是遠端手術。”在劉雨看來,不管是為了與國外手術機器人競爭,還是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機器人手術收費方式重置,國産手術機器人仍需繼續闖關,用更高品質贏得醫生和患者信賴。

[責任編輯:盛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9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