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科研人員發現:
西北乾旱區社會經濟乾旱程度呈減緩趨勢
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陳亞寧研究員團隊的一項研究表明:2001—2020年西北乾旱區水貧乏指數平均值為45.6,處於重度乾旱水平,但近5年來,西北乾旱區社會經濟乾旱程度有所緩解並有向中度乾旱轉變的趨勢。
聯合國《2022年全球乾旱數字》報告指出,社會經濟乾旱可以同時反映自然系統和人類社會經濟系統的乾旱程度,系統反映由於水分短缺影響生産、消費等社會經濟活動的現象。
西北乾旱區是全球氣候變化響應最明顯的地區之一,目前該區乾旱類型的研究多集中於氣象乾旱、農業乾旱、水文乾旱以及三種乾旱類型之間的傳遞及滯後關係等方面,對社會經濟乾旱的定量研究匱乏,忽視了水資源短缺的重要經濟和社會驅動力;同時,西北乾旱區是中國資源型缺水最嚴重的區域,工程型缺水、結構型缺水和管理型缺水並存,目前對各地(州、市)的缺水類型研究仍處在定性分析階段。
研究表明,表徵水資源本底值的地表水資源量與地下水資源量較小,是造成西北乾旱區社會經濟乾旱的首要原因,但不可否認,社會經濟乾旱的焦點在其社會性方面,合理的人類活動正在減輕資源型缺水問題在乾旱區的影響。
該研究成果可為乾旱區社會經濟乾旱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提供參考框架,並為全面評估全球變化影響下的西北乾旱區乾旱變化與水資源管理決策提供科學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