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山南北廣袤鄉村已從嚴冬中復蘇。
一年之計在於春。近期,各地全面開展春耕備耕工作的同時,積極組織村民外出務工、農牧民培訓等,為全年的農業生産和農民增收做好準備,用人勤爭春早的實際行動開啟新一年的幸福生活。
出發,務工就業促增收
2月18日,一場特殊的送行儀式在莎車縣塔尕爾其鎮庫吾其村舉行。工作隊和村“兩委”幹部歡送44位村民前往阿克蘇市的企業就業,為他們送上慰問品和祝福。
麥合木提·吐爾孫就是其中一位,今年他不僅自己外出務工,還要承擔管理其他村民的職責。3年前,麥合木提在阿克蘇市一家木材加工廠找到一份工作,如今他已成長為主管生産工作的廠長,這次村裏集中組織村民外出務工,麥合木提是組織者和協調人。
“村民們務工的積極性很高,企業用工需求量也大,在村幹部幫助下,今年我組織他們跟我一同外出務工。”麥合木提説,外出務工可以增加收入,他現在每月工資4500元,不僅沒有返貧壓力,一家人的生活也得到大幅改善。
庫吾其村人多地少,就業成為當地村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為了能讓村民順利實現就業,庫吾其村把技能培訓作為常態化工作持續開展。
“我們有針對性地組織村民參加符合産業發展、市場需求的就業培訓,提高村民技能水平。”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駐庫吾其村“訪惠聚”工作隊隊長於培傑介紹,在做好培訓的同時,村裏還積極幫助村民對接用工企業,提供就業崗位,充分調動村民外出務工的積極性,提升就業質量和水平。
提質擴容促進穩崗就業是實現農民增收致富、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的現實途徑。今年,我區將進一步拓展就業空間,拓寬就業渠道,穩定務工就業規模。同時,加強區域性勞務品牌建設,推動脫貧地區分類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行業特徵、技能特點的勞務品牌,探索建立“企業+就業幫扶車間”等帶動增收的運行機制,讓更多農民特別是脫貧地區農民通過就業實現穩定增收,過上更好的生活。
學習,技能培訓長本領
有人外出就業增收,有人走進教室學本領。一週前,富蘊縣鐵買克鄉鐵買克新村黨支部書記熱合木別克·阿拉山別克走進新疆農業大學老滿城校區,參加自治區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頭雁”培訓班。
新疆農業大學組織專家學者對“頭雁”培訓班的課程進行了精心準備,設置了政治理論、政策法規、生産技術、品牌策劃與市場營銷、農業企業經營管理等課程,採取理論授課與實際幫扶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同時,培訓後還有導師進行全程跟蹤服務指導,幫助學員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
“這次學到的有關農村合作社增收創收相關內容對我幫助很大,回去後我要把所學知識用在工作中,幫助更多村民實現增收。”熱合木別克説。
除了走進大學接受培訓,還有更多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學到實用技術。最近一段時間,2022—2023年度自治區冬春大培訓如期開展,自治區農業農村廳委託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全疆26個鞏固提升縣開展冬春農業科技培訓,立足培訓所在地産業結構布局及特點,遴選全疆科研院所專家、農業科技專業人才、土專家以送教下鄉、科技到戶、智力進村的形式,針對生産上存在的突出問題,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農業科技培訓,促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自去年12月冬春農業科技培訓正式啟動以來,全區已累計開展培訓127場次,培訓近1.4萬人。
當前,全區春耕生産將陸續啟動。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正持續加強農業生産技術培訓,在生産關鍵時節,組織農業科技服務人員深入一線指導服務,及時幫助農民解決技術問題。
備耕,農資充足穩生産
春季是種子、化肥等農資使用的高峰期,做好農資儲備工作,對穩定春耕生産,夯實全年農業豐收基礎十分關鍵。
2月20日,瑪納斯縣廣東地鄉袁家莊村村民馮戰田一早收拾好自家庭院,留出空地等待送貨上門的農資。這一天,當地供銷社將把他管理的400畝地所需的水溶肥送到家裏,基本可滿足一年農業生産所需,足不出戶實現農資儲備。
“現在春耕備耕很方便,打個電話農資就能送貨上門,産品質量有保障,更不會耽誤農時。”馮戰田説,農資的順利採購為春耕備耕節約了大量時間,自己能將工作重心放在農機具的檢修維護上,為即將開始的春耕生産做更充分的準備。
瑪納斯縣廣東地供銷社有限責任公司主任張濤介紹,從去年12月開始,公司就陸續啟動農資配送工作,近期每天可配送農資40噸左右,目前已完成總訂單量40%的配送任務。公司將繼續做好人員、車輛配備,確保將農資按時送到農民手中,保障春耕生産。
近一段時間,我區農業農村部門強化統籌協調,及時調度掌握各類必需農資儲備、企業經營和市場價格等情況。各地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暢通農資運輸通道,積極引導農民提早備足備好春耕物資。同時,圍繞春耕生産,分區域、分作物制定農機作業預案,多形式組織農機人員進村入戶進行農機保養、檢修和調試,切實保障春耕作業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