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22時,寒夜中的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二道橋街道百姓市場人氣正旺——54個灰瓦紅墻房屋造型的攤位前,攤主熱情的招呼聲和豐富的商品吸引了過往行人駐足。這些攤位的攤主,均是轄區困難群眾和低收入家庭人員。
“大姐,今天生意咋樣?有啥需要我們社區幫忙的?”二道橋街道寬北巷社區黨支部書記巴李峰來到阿孜古麗·吐爾孫的水果攤位前。“今天生意不錯呢!”阿孜古麗麻利地為顧客稱水果,攤位上不乏車厘子、草莓等中高檔水果。近一週來,五六百元的日營業額讓她進貨時更有底氣:“攤位免費,地段也好,進價貴一點的水果也不愁賣。”
阿孜古麗和丈夫身患疾病,兒子在讀大二,一家人靠低保金和流動水果攤的收入維持生計。前不久,夫妻倆從寬北巷社區的居民大會了解到,街道要建免攤位費和設備費的百姓市場,她第一個報了名。“從我家到百姓市場走路只要5分鐘。”告別“打遊擊”,讓夫妻倆對生活更有盼頭。“收入穩定了,今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阿孜古麗説。
這個2月12日開始運營的百姓市場,位於和平南路西側的一處人行道,距離新疆國際大巴扎景區200米,沿街還匯集着餐飲老店。百姓市場商戶每天18時30分入市,閉市時間不做要求。
阿卜杜熱合曼·依明剛走進這條約百米的人行道,就購買到一雙心儀的鞋子:“價廉物美,市場乾淨整潔,讓人逛得舒心。”
“我現在比過去晚關門兩小時,能多賣200多元,估計夏天生意會更好。”愛敏文具店店主麥麥提明·莫明説,百姓市場的出現,為他這樣的沿街商戶帶來了更高的人氣。
天山區二道橋街道黨工委書記武紅賢介紹,在不影響市容環境、不妨礙城市交通和不影響市民生活的前提下,街道整合資源,借助沿街餐飲名店的帶動效應,通過引入第三方機構運營的模式打造了百姓市場。攤位設施、保潔、保安均由第三方機構提供。目前,街道下轄的6個社區的54戶困難群眾在百姓市場實現了就業創業。下一步,街道將計劃續建二期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