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大家耳熟能詳,即將建設的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産館,是個什麼館呢?
賞絲路霓裳,聽萬方樂奏,觀昆崗韞玉……作為古絲綢之路要衝,新疆擁有光彩奪目的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留存了許多熠熠生輝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新疆非遺館建成後,無須行遍新疆,即可同時欣賞這些中華文化瑰寶,感受新疆各地的民俗生活。
新疆和田藥茶製作技藝。新疆藝術研究所提供
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視、關心支持下,由新世界中國捐建的這張新疆文旅“新名片”,計劃於4月在烏魯木齊動工,年底完成主體建設,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
為何要建新疆非遺館?
“新疆非遺資源豐厚,分佈範圍廣,文化內涵豐富,需要一個集中固定的場所,長期系統地完成傳承與保護,同時滿足觀眾了解非遺、走進非遺的需求,讓非遺進一步融入百姓生活。”新疆藝術研究所所長(新疆非遺保護研究中心主任)羅靜説。
新疆目前有非遺代表性項目5425個,其中3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94個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315個入選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5632個,其中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12個。
2021年、2022年,新疆接連舉辦兩屆“新疆是個好地方——對口援疆19省市非遺展”,線上線下觀展人次過億。隨着新疆非遺傳承發展逐步向“見人見物見生活”邁進,全社會保護和傳承非遺的文化自覺正在形成,新疆非遺館建設也提上議程。
“新疆非遺館項目的成型,得益於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的關心支持。我們專門成立新疆非遺館建設工作專班,設置統籌組、建築組、經費保障組、專家組等,全力推進新疆非遺館的設計、建設、展陳及機構設置等工作。”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自治區文博院黨組書記徐銳軍説。
2月6日,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館與自治區文旅廳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在新疆非遺館建設中,給予各方面專業指導,着力將其打造成新疆文化新高地。
根據計劃,新疆非遺館將集收藏、展示、傳承、體驗、研究、教育、培訓、旅游、公共服務等多功能於一體,是全區非遺資源集中展示導覽的重要&&,是非遺活態展示、體驗互動、産品銷售的重要渠道,是非遺學術交流、公共教育、研學旅游的重要基地,是推進非遺走入現代社會、融入百姓生活的重要&&。
新疆柳編製作技藝。資料圖
“新疆非遺館建成後,能夠完整呈現新疆的非遺全貌及國家級非遺項目,展示非遺記錄保存成果。”新疆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張雲説,“同時全方面、多角度、立體式展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各族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非遺館還將承擔着營銷新疆知名創意産品和工藝品、進行教育和研學的功能。
非遺館由誰來建?
捐建新疆非遺館的新世界集團,是總部設在香港的大型綜合企業集團。
“新世界願通過實際行動響應國家號召,投入匠心建設新疆非遺館,積極助力文化潤疆,為打造新疆文化新高地、旅游新名片,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貢獻。”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新世界中國董事兼行政總裁黃少媚説。
新世界集團長期重視並投入文化傳承發展,在項目的開發、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方面擁有豐富的實踐。黃少媚介紹,無論是北京曹雪芹故居紀念館項目,還是香港皇都戲院保育項目,新世界都積極借助集團生態圈的優質資源,致力推動內地與香港、國內與國際的文化交流,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新疆是我國西北地區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正因如此,保護傳承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産顯得尤為重要。十分榮幸有機會能夠為新疆非遺保護傳承出一份力,我們將秉承新世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發揮專業團隊豐富的經驗,為新疆打造一座能夠展示中華瑰寶魅力與民族自信的文化新地標。讓更多人了解到新疆非遺及其保護成果,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美麗、多姿多彩的新疆。”黃少媚&&。
非遺館設計水準有多高?
從空中鳥瞰,設計圖上的新疆非遺館就像一幅壯麗的新疆非遺長卷,體現了“中華瑰寶·天圓地方”的設計概念。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總建築師何鏡堂,是新疆非遺館的方案總設計師,他説:“我們希望新疆非遺館能體現大氣端莊的中華文化形象,同時保留新疆的地域特色。通過對光影、空間的設計,使觀眾在觀展中感知新疆非遺的魅力。它是經典的,能成為承載非遺永恒傳承、歷久彌新的地標;也是尋常的,能促進非遺自然融入百姓生活,煥發新生。”
在整體建築的選材上,計劃選用米黃色石材與倣銅金屬的結合來表達歷史與現代的融合,同時通過鏤空圖案顯示新疆特色,打造具有時代感與地域性的當代文化建築。
“非遺之冠大堂的56個壁柱,寓意民族大團結的美好畫卷;非遺之冠表面肌理採用中國傳統紋樣,突出中華文化特徵。”何鏡堂説,在細節上用心用力是新疆非遺館的建築設計特色。
非遺館要展哪些“寶貝”?
在初定方案中,新疆非遺館將包含中華瑰寶廳、展示廳、展演廳、互動體驗廳、文創産業廳、傳承人工作室幾個部分。在中華瑰寶裏,展示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的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瑪納斯、麥西熱甫3個項目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項目。
展示廳將通過新疆非遺的實物展覽、傳承人活態展示和圖文影像等形式呈現新疆非遺保護成果。初步設置“玉韞昆崗”“絲路霓裳”“獨出機杼”“織壁入畫”“萬方樂奏”“著手成春”“雕文刻鏤”“鑠金流彩”“共此千里”“共生共鑄”10個單元。獨它爾、薩塔爾等民族樂器,石雕、木雕等雕刻技藝,織毯、刺繡等手工藝品,銅器、柳編等製作技藝及撒班節、那達慕等節慶習俗展示將出現在此展廳。
在“共生共鑄”單元裏,計劃展示對口援疆19省市非遺展上各省捐贈的非遺實物,如醒獅獅頭、西湖綢傘、鳳陽鳳畫等。
此外,還計劃在館內展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非遺項目精品,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認知和交流。
麥蓋提縣刀郎木卡姆藝人演奏民族樂器。資料圖
展演廳可供非遺傳承人為觀眾現場表演新疆曲子、花兒、十二木卡姆、鷹舞、薩瑪瓦爾舞、豫劇等傳統歌舞樂。
“新疆非遺館是吸引百姓沉浸式體驗非遺魅力的重要景觀,是進一步引導大眾關注參與,共同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的樞紐。”自治區文旅廳非遺處處長、二級巡視員王潔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