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通往蘇勒阿勒瑪塔村的路

作者: 艾克拜爾·米吉提    來源: 新疆日報    日期: 2023-01-11

  在伊寧市,大家耳熟能詳的是六星街、喀讚其等旅遊景區,卻少有人知道,還有一個叫蘇勒阿勒瑪塔村的地方(意為有水的蘋果谷),這是伊寧市近郊的山區夏牧場,隸屬巴彥岱鎮管轄。

  在這條山谷深處,住著我家一個遠房親戚額冉一家。那時候,他每年都會到伊寧市看望我們。父親對他很敬重,每次都會和他拉拉家常,母親則親自下廚,給他做香噴噴的奶茶和茶點,然後奉上手抓肉和抓飯。他來的那天,我家像過節一樣。

  我沒去過蘇勒阿勒瑪塔村,只知道從鐵廠溝進去就到了,想像不出那裏的景致是怎樣的。

  那年,父親去世,我們把父親安葬在鐵廠溝口新辟的公墓裏。安葬父親那天,額冉帶著他的幾個兒子來了,和眾人一道動鍬添土。

  我有些感動,問他:“您是怎樣進城的?”他笑笑説:“我是從蘇勒阿勒瑪塔村騎馬下山的,到鐵廠溝口往墓地拐一下,再把馬寄放在巴彥岱鎮的一個朋友那裏。馬進不了城,我乘坐公交車過來,很方便,馬也餓不著,朋友會照料它……”

  我為自己曾經的粗疏感到慚愧,過去,我怎麼從來沒關心過他是怎樣進城的呢?這才是真親戚,總是年年進城來看望我們一家。

  時光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間過去了。一年夏天,我從北京回到伊寧,母親告訴我:“額冉不久前去世了,你應該去他家看看。”

  我愣了一下——以後,再也不會有這樣一個親戚,又是騎馬又是換乘公交車,不辭辛苦地每年到我家看望了。

  那天,弟弟開來一輛三菱越野車,他説轎車上不了山頂。我在心裏納悶,蘇勒阿勒瑪塔村不是從鐵廠溝進去的嗎,何來的山頂?

  事實證明我錯了。那時,蘇勒阿勒瑪塔村還沒有柏油公路,鐵廠溝裏是行不了車的。弟弟開車進鐵廠溝口,從一處山坡上了山頂。山頂上一望無際的草原,直抵北面遼遠的天山山麓。

  我們繼續驅車前行,走了大約半個時辰,直到雙轍土路把我們引向一個小山溝,路變得難走起來。突然,越野車的底盤被托住了,我倆下車一看,原來路中的土墩子頂起了越野車的底盤,後輪夠不著地,只能空轉。車的後備廂裏沒什麼可用的工具,這裏也沒有手機信號,無法求救。

  正在無奈困守中,前方迎面來了一位騎馬的牧人,他胯下的馬鞍上還夾著一把鐵鍬,真是幸運。弟弟向這位牧人借用鐵鍬,哪知他跳下馬,三下兩下把那個土墩子鏟平了,還説:“真不好意思,到我們蘇勒阿勒瑪塔村的路這麼難走,還把你們困在這裏了,再往前走就沒什麼障礙了,可以放心開過去。”

  我們向他表示感謝,他和我們握了握手,以示告別,便忙他的活計去了。

  不一會兒,車開出了小山溝,進入蘇勒阿勒瑪塔村。這是一條開闊山谷,一條山溪嘩嘩作響,溪兩邊長著野蘋果樹的茂密樹叢,阿勒瑪塔“蘋果谷”的由來或許如此。

  額冉的家就在近旁。

  那是一個依山傍水,坐落于高臺上的牧人小院。走進院裏,左手是一溜馬廄,之後是一排向陽的房屋矗立于高臺之上,灑滿陽光;右手是一塊開闊地,既可以堆放儲草,也可以拴馬或圈牛羊。按照哈薩克族人的傳統習俗,老人走後,家産將由幺子繼承。現在,這個院子就由他小兒子努爾達吾列提繼承。我們看望了他們一家,憑吊故人。返回時還是那條顛簸的雙轍土路,迄今不能忘懷。

  多年後的2022年,我再次來到蘇勒阿勒瑪塔村,沒想到,這裏的路況已經完全變了樣。“村村通”工程的實施,打通了這裏的路,阿勒瑪塔“蘋果谷”昔日的障礙,現在被一條柏油公路輕松穿過。

  我們驅車而上,越過了額冉的老屋,我想能走到哪裏就先走到哪裏,回來時再造訪老屋現在的年輕主人。

  一路上,山谷緩緩向東彎去,河水在山澗嘩嘩流淌,河道兩側公路兩旁盡是茂密樹林,近處的陽坡上,散落著牧人的房屋,那屋頂一律是彩鋼罩著,門前幾頭牛臥地反芻,拴馬樁上拴著備好馬鞍的馬,在那裏悠閒地甩動頭顱,很是愜意。

  我們回到了額冉家的老屋。院前河灘辟出一塊開闊地,應當是旅遊季節停車場。在河對面山洼裏支著一溜氈房,那是夏季旅遊點。努爾達吾列提出門迎接了我們。在他家老堂屋正墻上挂著他父親額冉和母親的遺像,額冉從照片裏用慈祥的眼神看著我們,我的內心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溫暖。

  我和努爾達吾列提聊了起來,問他的生計如何,羊群在哪裏過冬,他説家裏有一些馬和牛,還有300只羊,到了冬天,要轉場到闊克江巴斯山的冬牧場過冬。不像過去,要趕著羊群跋涉,幾天幾夜才能趕到冬牧場,過了冬,再趕著羊群幾天幾夜回到這裏。現在方便得很,300只羊,一個大卡車分上中下三層就可以拉回來了,一天就能到冬牧場,一天就能返回春牧場,只付卡車司機運費就可以了。

  他還告訴我,這條路,山谷那邊的部分已經修好,今年有望把這一段路連上,從這裏就可以驅車前往賽裏木湖,距離闊克江巴斯山的路程也就近了……

  努爾達吾列提家的院子很舒適,大門北側是向陽的兩間大屋,南側是一溜三間新房,院西是一排羊圈,院中還碼著越冬沒有用完的幹草垛子。他給我介紹説,東邊的屋是國家資助統建的,現在全村的人都是這樣。

  他還説,他家的孩子已進城工作,在城裏買了房子和車子,忙于自己的工作。他們兩口子住這個院子已經很好了。顯然,這是一個知足的人,一個知足的家庭。

  上一輩人走了,下一輩人還得繼續生活,接續親情友情,人生大概就是這樣一個規律。

  望著門口的公路,我心想,穿過村子的這條公路,不久後還要越過草原,驅車前往賽裏木湖,或許,今後這裏將成為驢友們自駕遊、房車遊的新熱線……

[責任編輯:盛元]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7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