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聽了兩場音樂會,大氣磅礡的交響樂,酣暢無比的民族樂,給我和家人帶來久違的藝術享受。”觀眾周帥説。12月15日—12月18日,烏魯木齊演出場館接連上演6場音樂會,為歲末帶來歡愉和溫暖。

《國之當康》演出現場。烏魯木齊文化中心提供
12月15日,由新疆愛樂樂團演出的交響音樂會《最美的還是我們新疆》在烏魯木齊文化中心音樂廳上演。17日,南京民族樂團又在此音樂廳奏響民族交響樂《國之當康》,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在新疆人民劇場奏響《絲綢之路音樂會》。
新疆愛樂樂團多年來一直在辭別舊歲之際為各族群眾帶來新年音樂會,培養了大批熱衷交響樂的觀眾。觀眾艾婭庫孜·吐爾遜是第一次來到烏魯木齊文化中心音樂廳聽音樂會,專業場館的演出效果讓她驚喜,“我在上海上學時去過專業音樂廳看交響樂演出,那時很期待在烏魯木齊也能有這樣一流專業的音樂場館,今天的視聽感覺都非常好。”她説。
烏魯木齊文化中心音樂廳今年7月1日迎來建成後的第一場演出,同樣是由新疆愛樂樂團帶來的——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影視金曲交響音樂會,現場一流的音響、音效、布局讓“嘗新”的觀眾們讚不絕口。
《國之當康》是南京民族樂團原創作品,源自《山海經》,包含《家園》《射日》《移山》《治水》等樂章,由國內著名作曲家陳思昂、楊一博、孔志軒作曲,曾獲得2020年度江蘇省文華獎優秀劇目獎。
30種民族樂器的大匯集,讓各族觀眾感受到了樂隊的超強演奏水準。“《國之當康》不僅是一台技藝精湛的表演,更是一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在見識、聆聽中國民族樂器表演的過程中,觀眾重溫着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彰顯中華民族精神品質的故事。”觀眾喬延波説。

《最美的還是我們新疆》演出現場。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攝
在繁華的古代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從未止步,各民族的音樂藝術在交流互鑒中得以傳承和發展。在《絲綢之路音樂會》上,熱瓦普、獨它爾、古箏、揚琴、彈撥爾、琵琶、竹笛、艾捷克等樂器“攜手”演奏了《北京喜訊傳邊塞》《我們新疆好地方》《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在這場音樂會上聽到了名曲,也聽到了新曲,我們新疆專業樂團的原創能力提升非常大,創新意識也越加明顯,《我在新疆等你》《孤獨的牧羊人》都很出彩。”觀眾沈聰傑説,音樂會可以成為新作品的推介會,觀眾不僅需要重溫經典,也需要領略新音樂作品的風采,了解推動新疆音樂創作前行的人。
記者從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了解到,由新疆愛樂樂團、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分別創演的兩場迎新音樂演出《向經典致敬——2023新年音樂會》《2023新春音樂會》將在2023年元旦和兔年春節來臨前,繼續奏響春之歌。此外,大型音舞詩畫《木卡姆印象》將於12月24日、25日在人民劇場演出,《新歌唱新疆——2022—2023音樂盛典跨年演唱會》將於12月30日、31日在烏魯木齊文化中心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