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産業必須強。發展特色産業是推動鄉村振興、帶動農民致富的重要抓手。
今年,新疆各地立足實際,做大做強做優鄉村特色産業,進一步提高鄉村特色産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讓更多群眾就近穩定就業、持續增收,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活力。
因地制宜
做足産業“特”文章
在於田縣,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玫瑰立下“汗馬功勞”。
“我們這裡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適宜的自然條件,讓玫瑰的香型、品質得到了極大提升,成為世界唯一的高地沙漠上品玫瑰。”艾則孜·吐爾洪是當地一個玫瑰種植示範園區的主管,這些年來,他見證了“花産業”為當地各族群眾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以前雖然家家戶戶都有種玫瑰的傳統,但沒有形成規模。”艾則孜説,通過引入企業,傳統小而散的玫瑰産業逐步向“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式轉型,産業發展水平和效益不斷提升,玫瑰真正成為引領群眾持續增收的龍頭産業。
當前,於田縣涉及玫瑰産品的企業達12家,種植面積超4萬畝,帶動千余戶家庭參與種植、管理、採摘工作。玫瑰系列深加工産品也走出了於田,走向了更大的市場。
充分挖掘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鄉村産業資源,將資源變産品、産品變商品,在推動鄉村産業振興中,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有效路徑。
臨近年底,柯坪縣玉爾其鄉托萬庫木艾日克村村民帕爾哈提·阿不力孜仔細盤算着全年的收入——每天擠駝奶400公斤,每年賣3峰兩歲的駱駝,再賣上100公斤駝絨,能掙10萬元。
柯坪縣養殖駱駝歷史悠久,是全國駱駝最為集中的産地之一。近年來,該縣把發展駱駝産業作為培育地方特色産業和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吸引兩家以駝奶為原料的深加工企業落戶。農牧民依靠養殖駱駝,發展駝奶、駝絨加工産業等獲得了實惠。
抓住發展特色産業這個“牛鼻子”,才能盤活鄉村振興整盤棋。
玫瑰、新梅、石榴;駱駝、肉兔、多胎羊……隨着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我區各地鄉村産業都有了一定基礎,並逐步走向科學化、規模化、産業化,天山南北一個個鄉村特色産業,正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農旅相融
培育發展新動能
12月14日,第二十屆烏魯木齊絲綢之路冰雪風情節在絲綢之路國際滑雪場開幕,正式拉開烏魯木齊2022—2023冬季冰雪旅游的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雪友迫不及待衝上雪道,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烏魯木齊的多數滑雪場位於烏魯木齊縣境內。冬季冰雪旅游持續升溫,也令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平西梁村黨支部書記李桂琴十分高興:“村裏80%的收入來自旅游,70%的就業依靠旅游,旅游火熱,村民的日子才能過得更紅火。”
平西梁村是新疆發展冰雪旅游的直接獲益者。滑雪場建起後,原本趕羊牧馬的村民,經過系統培訓變身教練員、救援員、服務員;一座座風格別致的民宿次第落成,一戶戶農家樂飯香四溢,為雪友和游客帶來了豐富的食宿體驗。
目前,烏魯木齊縣的絲綢之路、白雲國際、陽光、銀峰等滑雪場提供了就業崗位800余個,各民宿直接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間接吸納就業數千人。
以農促旅,以旅興農,旅游産業如今已是撬動鄉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之一。各地更好利用自然資源、人文資源,不斷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胡楊葉子一黃,游客就來了。熱鬧的時候,村裏的游客比村民多。”尉犁縣墩闊坦鄉霍爾加村村民祖然木·尤努斯笑着説。
霍爾加村毗鄰國家4A級旅游景區羅布人村寨。游客們來這裡,不僅看胡楊,更要“看”文化。霍爾加村歷史底蘊深厚,村內傳統建築為土木結構平房,室內裝飾極具特色。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世代流傳着一種民間傳統文化習俗——闊夏克彈唱羅布淖爾民歌。
“我們以闊夏克彈唱的形式,讓游客們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祖然木説。
如今,村裏開起了農家樂、風情園、民宿等,走出了生産、生活、生態和文化良性互動的傳統村落産業發展路子,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古村煥發了新的生機。
叫響品牌
增添産業競爭力
青河沙棘、精和枸杞、阿圖什無花果……這些年,我區很多農産品搭乘品牌列車,從“養在深閨人未識”變成了“香餑餑”。
一畝巴旦木的收入從幾年前的三四百元,增加到現在的三千元,這讓莎車縣塔尕爾其鎮尤庫日博依拉村的種植戶帕提古麗·吐爾遜真切地看到了品牌的力量。
每年,莎車縣都會舉辦文化旅游暨巴旦木花節,吸引各地游客紛至沓來賞花、游春。同時,該縣大力實施線上線下農産品“走出去”戰略,落實托市收購政策,全力打造“莎車巴旦木”品牌。
“巴旦木名氣越來越大,這兩年,還未成熟就被客商訂走了。”帕提古麗説。
英吉沙縣依託現有資源着力打造集種植、收購、深加工為一體的巴旦木産業鏈,帶動全縣12萬戶農戶實現穩步增收。
無論是特色種植養殖業,還是旅游産業,只要品牌擦亮了、用好了,就能夠取得品牌興、産業旺的效果。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英格堡鄉菜籽溝村保留了較完整的農耕人家傳統建築及鄉土風俗。當地抓住這一特色打造“菜籽溝藝術家村落”,吸引疆內外很多作家、書畫家陸續進駐,在這裡或建工作室,或旅居創作,讓菜籽溝村聲名遠揚,也激活了村裏的旅游業。
叫響一個品牌,帶強一個産業,各地正持續發力,把品牌打造成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