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城縣薩依巴格鄉英阿瓦提村,托合提·蘇力坦家的窗戶擦得乾乾淨淨,冬日暖陽透過玻璃照在他兒子艾克熱木江·托合提身上。聽着鴿子“咕咕咕”的叫聲,這個以前愛摔跤的小夥,艱難地微微挪動身體,拿起手機,衝着窗戶拍了張照片。
兩個多月前發生的一場意外,讓這個18歲青年經歷了人生至暗時刻。“出院回家,爸爸每天都會給我轉達好心人的鼓勵,心理和身體最難的時候都挺過去了。”雖然不愛説話,但面對來探望的人,他的嘴角還是會不時微微揚起。
求助
兩個多月前,從喀什地區體育運動學校摔跤專業畢業的艾克熱木江,想著邊找工作邊打工補貼家用,便跟着朋友來到阿克蘇市,在一家水泥廠當起小工。
9月21日上午,艾克熱木江給家裏打電話報平安。這是他上班的第三天。
操作間裏,在他清理水泥攪拌機中的淤泥時,靜止的機器突然運行起來。“啊!”一聲慘叫傳來,工友抬頭一看,已不見艾克熱木江的身影。
叫人、切斷電源、打120……一位工友忙完這一切後又馬上給艾克熱木江的父親托合提打電話。
“兒子的腿斷了!救救他!”聞聽噩耗,托合提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一頭扎進村委會大院尋求幫助。
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機關駐英阿瓦提村第一書記、“訪惠聚”工作隊隊長顧瑩蘇了解情況後,趕忙召集大家想辦法。
“我&&送托合提去阿克蘇的車。”葉城縣公安局薩依巴格派出所所長朱虎説。
“120還在工廠救人,我&&醫院。”顧瑩蘇説。
大家自發捐款,為托合提準備了6000多元現金,以備急需。
半小時後,艾克熱木江被就近送往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一師醫院,托合提也坐上了開往阿克蘇的車。
第一次手術後,艾克熱木江的性命無憂,但右腿已經全部截肢,左腿也因骨頭斷裂,失血過多,情況不容樂觀。
“醫生説孩子的雙腿都保不住,他是學摔跤的,唉!”托合提給顧瑩蘇打電話,淚流滿面。
“18歲的小夥,為了他的將來,我們再想想辦法!”工作隊和村“兩委”成員們商議。
救治
大家多方&&阿克蘇地區和喀什地區的醫院,諮詢多位專家,確定把艾克熱木江轉送喀什,由廣東援疆醫學專家潘春球組建的多發創傷救治團隊開展救治。
24小時內,一場接力緊急展開:兩地多部門積極協調辦理疫情防控期間通行手續,兩地醫院辦理轉院入院手續,公安系統協調交通保障,工作隊和鄉政府做好後勤保障……葉城縣派救護車和醫護人員連夜奔赴阿克蘇,將艾克熱木江順利接送到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
潘春球和團隊通過視頻會議與前期治療的醫生會診,提前做好完備的救治方案。
手術室準備好了、血漿準備好了、醫療團隊也準備好了。從救護車鳴笛進入醫院那一刻起,大家都按照預案行動起來。
11月7日,潘春球帶領廣東援疆醫療隊和當地多發創傷救治團隊,奮戰7個半小時,成功實施第二次手術。
“左腿保住了!”當潘春球從手術室走出來説出這句話時,托合提和愛人抱在一起大哭。
在醫院的第6天,艾克熱木江做了第三次手術——祛除壞死的骨頭,再進行截骨延長。
“用大白話説就是讓新骨頭長出來。”潘春球向艾克熱木江做解釋,希望他能振作起來,配合治療,“小夥子,相信我,你的左腿以後能活動。”
希望
11月30日,艾克熱木江回家了。
“一個月後復查,再進行手術干預治療。之後加強創面的保護、鍛煉關節功能,腿就會慢慢恢復。”出院前,潘春球説。
家裏臥室的炕拆了,安置了一張新床。床頭正好對着窗戶。窗戶也被媽媽擦得乾淨明亮,陽光正好能照在艾克熱木江身上。
街坊鄰居都來看望,有人送飯,有人陪他説話。鄉鄰走後,床頭的褥子底下總會發現錢。鄉衞生院的醫生每天來給他清理傷口,提醒注意事項……
一個工友託人帶來200元,並打電話鼓勁:“相信咱們的黨和國家,相信還是好人多,相信你以後會越來越好。”
受傷後不愛説話的艾克熱木江,如今時不時能和人聊幾句。
“潘大夫已經幫我們&&了廣東慈善機構愛心捐款,工作隊和村裏也給我們募捐,治療的費用你放心。一筆筆,我都記下來了。”托合提每天都會跟兒子念叨。
對這位南疆摔跤青年的愛心接力仍在進行——薩依巴格派出所協調公益律師幫助他進行法律維權;村“兩委”積極協調幫他申請低保、殘疾人優惠補助等;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機關籌集了2萬元捐款,還在不停協調相關部門幫他渡過難關。
在卡塔爾世界盃開幕式現場,“半身少年”加尼姆·阿爾·穆夫塔的堅強表現贏得了人們的尊重。艾克熱木江在手機上看到他的視頻,眼神裏有光:“我還想摔跤,我一定要站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