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得了腦梗,在洛浦縣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總共花了1.1萬餘元,醫保報銷完,出院時只付了563元。咱們的醫保政策好啊!”12月8日,説起前段時間生的一場病,洛浦縣恰爾巴格鄉海力派艾日克村村民艾力·麥蘇木不住感嘆。
基本醫保“保基本”、大病保險“保大病”、醫療救助“托底線”,我區不斷完善醫保三重制度,提升醫保制度普惠性、基礎性、托底性保障效能,梯次減輕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讓困難群眾看病有“醫”靠。
保基本
應保盡保一個不少
今年7月,自治區印發《關於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醫療救助對象為具有新疆戶籍或參加自治區基本醫療保險的四類人員,第一類救助對象為城鄉特困救助供養對象、孤兒;第二類救助對象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第三類救助對象為城鄉困難低保邊緣家庭成員以及納入監測範圍的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包括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第四類救助對象為上述三類人員以外因高額醫療費用支出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大病患者。醫療救助對象可享有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保障權益,以確保困難群眾基本醫療有保障,不因罹患重特大疾病影響基本生活。
像艾力一樣,受益於醫保政策,參保群眾按照基本醫保和醫療救助政策,住院治療只需支付少部分費用,大大減輕了困難群眾的經濟壓力。
《實施意見》要求,堅持基本醫保的主體保障功能,增強大病保險的減負功能和補充保障作用,強化醫療救助的托底保障功能,統籌發揮三重制度綜合保障效能,切實減輕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
自治區醫療保障局待遇保障處處長韓宏才介紹,基本醫保主體保障功能體現在對所有參保人員實施公平普惠保障。近年來,我區全面推進全民參保計劃。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區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2062.19萬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
《實施意見》同時強化醫療救助基金資助困難群眾參加基本醫保的政策。自治區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財政補助政策,對個人繳費確有困難的群眾給予分類資助,對特困人員(含孤兒)給予全額資助,對低保對象給予定額資助,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過渡期內可享受一定期限的定額資助政策,以確保其及時參保、應保盡保。
在做好城鄉居民參保宣傳、確保應保盡保的同時,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建立了困難群眾基本醫保參保&賬,做好分類資助參保工作,確保困難群體資助參保不漏一人。截至11月30日,2023年度博州重點資助對象參保率為100%。
保大病
三重制度互補銜接
今年年初,家住木壘哈薩克自治縣雀仁鄉正格勒德村的阿曼古麗突感身體不適,被確診為主動脈夾層血腫後,在自治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其間,花費13萬餘元,通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報銷後,她只負擔了1萬元的醫療費用。
“除醫保報銷近4萬元外,大病保險還給我報銷了5萬餘元,僅這兩項就減輕了我一大半的經濟負擔。我是低保戶,突然生了大病,雖然有醫保報銷,可剩餘部分我還是負擔不起,醫保部門又給我兩次醫療救助共3萬餘元。”阿曼古麗説。
為進一步為大病患者分憂,增強大病保險減負功能和補充保障作用,自治區在實現應保盡保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職工大病保險政策,鞏固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水平,繼續實施“一降低、一提高、一取消”的傾斜保障政策,即特困人員(含孤兒)和低保對象起付線降低50%、支付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取消封頂線的傾斜政策。
同時,為強化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功能,減輕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自治區將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等支付後個人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的困難群眾按規定納入醫療救助範圍,實施分層分類救助,提高保障能力和精準度。其中,對特困人員(含孤兒)和低保對象實行直接救助,不設年度救助起付標準,政策範圍內個人自付醫療費用救助比例不低於70%,南疆四地州不低於80%。
昌吉回族自治州醫療保障局保障管理科科長楊雷介紹,2022年,昌吉州各類救助對象動態參保率為100%。按救助對象分類別,確定了住院救助比例,取消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病種限制,困難群眾住院經三重保障後政策範圍內支付比例穩定在90%以上。對經三重制度綜合保障後政策範圍內個人負擔仍然較重的,再次給予傾斜救助。目前,昌吉州已全面實施“先診療後付費”制度,參保群眾住院不用繳納住院押金,出院時由醫療機構與醫保經辦機構結算,實現“一單”結算,確保醫療救助對象醫保待遇得到落實。
截至9月,我區醫療救助資金支出7.09億元,其中,資助參保0.65億元,住院救助5.94億元,門診救助0.50億元。
托底線
協調聯動動態監測
奇&縣西北灣鄉西灣村村民阿卜杜許庫爾·喀哈爾因蛛網膜下腔出血在自治區人民醫院救治,醫療費總額近20萬元,就在一家人為醫療費犯愁時,防止因病致貧返貧動態監測機制給這個家庭帶來轉機。
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政策為他報銷約12萬元後,當地醫保部門通過數據篩查發現他個人負擔費用偏高,將他列入醫療救助對象核查範圍,並推送至相關部門。經核查後,他被納入醫療救助保障範圍,給予醫療救助47897元。
醫療救助對象包括原本就是困難群眾的患者,也包括因病陷入經濟困難的患者。高額醫療費用支出預警監測機制讓像阿卜杜許庫爾一樣面臨可能因病致貧的普通群眾得到了及時救助。
《實施意見》要求,我區建立健全防範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依託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平台,做好因病返貧致貧風險監測,建立健全高額醫療費用支出預警監測機制。重點監測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保障後個人年度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的低保邊緣對象和農村易返貧致貧人口,做到及時預警。醫保等多部門互聯互通,加強對監測人群的動態管理,將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人員及時納入救助範圍。
截至10月,全區開展因病返貧致貧風險監測預警40.9萬人,直接救助30.22萬人,救助金額4.3億元,依申請救助和核查後再次救助2.62萬人,救助金額1億元。
“我區已逐步形成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其他保障措施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三重保障制度梯次作用顯現。”韓宏才説。
韓宏才介紹,為建立多元化醫療救助基金籌資渠道,自治區還將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救助保障,不斷充實醫療救助基金,提升醫療救助基金的托底能力。建立慈善參與激勵機制,鼓勵慈善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設立大病救助項目,發揮補充救助作用。扶持引導開展職工醫療互助,積極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創新健康保險産品,滿足群眾多元醫療保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