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正文

李琸:是青年寫作者,也是採油工人

作者: 劉萌萌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    日期: 2022-11-27

  “克拉瑪依油田採油工的工作置身戈壁荒漠,常與烈日、風沙、漫天漫地的雪為伴。我一個人拎著管鉗、提著清洗劑桶走在漫漫的巡井路上,看著一臺臺磕頭機上下俯仰,時常覺得時光和空間是分層的。”“90後”的李琸不僅是一位青年寫作者,還是一位採油工人,數年基層通訊員的工作經歷,讓她走進了許許多多石油人的內心。

mmexport1669267911150

李琸 圖片由本人提供

  2014年開始第一部長篇小説《返青》的創作時,李琸還在讀大學,她趴在宿舍床頭的小桌子上,在暖色調的燈光中一次次修改完成了《返青》的雛形。“《返青》雖然只有十萬字出頭,可是它佔據了我整個20歲到30歲之間的青春寫作。最開始,這主要是我母親的故事,結尾也很美好,母女倆在一片茄子地的紫紅色霞光裏得到了和解。”李琸説,《返青》本質上是一部自己對童年記憶的“重繪”。

  談及如何和寫作結緣,李琸的回答帶著些童真詩意,“幼時,我在堂屋的帛籃裏迷迷糊糊地睡覺,門突然開了,一束光從門口貓進來,塵埃在那束光裏飄來飄去。我伸出手,讓光躺在自己的胳膊上。那時感到自己只要側身而入,即見另外一片光景。這片光景就是我後來用一個個文字所呈現出來文學之境的。從這個角度説,寫作和我的緣分發生得很早,只是我當時沒有找到文字這種方式。”

  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童真詩意的生活態度,如今已是兩個孩子母親的李琸,常常從孩子思考世界的話語裏去重構童年。“今年,我和3歲的女兒駝鈴在戈壁灘放風箏。她問我,媽媽小時候也放風箏嗎?我説,是的,媽媽小時候在田野上放風箏,風起的時候,風箏就飛起來。原本接下來我想繼續講一些小道理,但是這時候她的風箏從天上掉下來了。她特別傷心地跟我説,‘媽媽,你就不能讓你小時候的風來幫幫我小時候的風箏的忙嗎?’在小朋友的腦海裏,時間是可以重返、拉伸和重疊的。在白天,我會和他們在戈壁灘上、泥坑裏、小區的樹林裏玩,會和他們一起看動畫片,學習他們思考世界的方式,把一些靈感用手機隨時記下來,再慢慢繁衍成一個世界。”李琸説。

  近年來,她的作品陸續在《鐘山》《西部》《西湖》等雜志發表。李琸認為,好的文學作品要寫進人們的心坎裏,賦予他們生存、生活的力量,“我慶幸的是,我本身就是一個採油工,我在書寫他們,而我就是他們。”

mmexport1669267909834

李琸 圖片由本人提供

  曾經一位石油師傅對李琸講,油田裏的磕頭機,就是他指揮有方的兵馬。他常常想,如果祖國需要,他一定去保家衛國。“我把他的故事寫了一篇小散文給他看,描寫的是梭梭、沙丘、管鉗、磕頭機,他巡井路上的自言自語,全是平常事物。他看後特別開心,説‘原來通過文字,咱們的工作還那麼有意思啊’。看著他黝黑的臉上浮著的笑,在那時,我才找到自己寫作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這是在刊物發表作品都無法替代的。”李琸説。

  有時,李琸經常會一個人跑到醫院,拿出克拉瑪依的老照片和坐在等候區的老人們聊天。“在克拉瑪依退休的老石油人故事很多,他們會回憶起人生裏挖過的一條條管溝、栽下的一棵棵樹,説出來的全是文學性的語言,這些都是很好的創作素材。”李琸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直達心靈,充滿生命的溫度,也能撫慰讀者。

  如今,李琸正在以克拉瑪依油田開發歷史為背景創作長篇小説《蜃城》,同時將自己鄉村生長和採油工經歷作為素材整理成一部散文集。她説,現在自己稱不上一個作家,只是一個作者,因為距離自己心中能引領讀者心靈生長的作家,還有很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責任編輯:周倩]
01007032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6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