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新疆疫情防控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派出工作組來疆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組織部分省市相關領域專家和醫護人員支援烏魯木齊、支援新疆疫情防控,為全區疫情防控攻堅戰作出重要貢獻。
創新方式
科學高效開展救治工作
只需對身份證資訊輕輕掃描,係統便能完成對收治患者資訊的初步分類:是否屬于新冠重症肺炎高危人群,是否有基礎病加重、心腦血管急危重症發生的風險……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A、B艙,四川援疆醫療隊運用方艙雲HIS係統,實現了對方艙醫院快速高效管理。
“在此次援疆疫情防控中,我們對方艙雲HIS係統進行了從數據化到智能化升級,實現了核酸檢測結果一鍵批量導入、快速雙陰篩查、批量出院預判等功能,以最小化人力資源配備管理方艙醫院。”四川援疆醫療隊副院長陳康説。
在此次支援新疆行動中,各援疆醫療隊不斷創新救治模式和治療手段,科學高效開展醫療救治工作,為新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河南援疆醫療隊以患者為中心,優化進出艙流程,強化醫護、醫患互動和院感防控,在做好醫療救治工作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實現方艙醫院高效運轉、快進快出;江西援疆醫療隊通過實戰培訓、強化閉環管理、著力幫扶帶教等舉措,做到醫療隊硬控能力“自身硬”,實現當地感控能力“外部強”;山東援疆醫療隊因地制宜優化流程;甘肅醫療隊採取中西醫結合模式,提升救治效果……各援疆醫療隊與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全力以赴助力新疆打好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
緊密配合
齊心合力抗擊疫情
上海援疆重症醫療隊接管自治區人民醫院急三病區重症監護室後,收治了一例因幽門梗阻、重度營養不良、代謝性腦病、呼吸肌無力導致呼吸衰竭的年輕女性患者。上海援疆重症醫療隊和醫院專科(包括消化科、營養科、胃腸外科、麻醉科、神經內科等)開展了3次多學科討論,為患者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通過2次胃鏡以最小的損傷給患者建立腸內營養通路,最終患者轉危為安。
“自援疆工作開展以來,我們和自治區人民醫院急救科的醫護人員、其他援疆醫療隊一起奮戰在危重患者救治前線,通過疑難危重病例的多學科討論機制等舉措,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爭分奪秒救治患者,有效提升了重症患者救治率。”上海援疆重症醫療隊隊長謝暉説。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各援疆醫療隊與新疆醫護人員緊密配合,協同作戰,加強多方交流與探討,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為患者治療提供更優治療手段。
在新疆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湖南援疆醫療隊(第三批)醫療救治組組長張麗娜和烏魯木齊本地醫生一起,採取“關口前移”診療策略,不僅對主管病區內的患者進行救治,還對負責會診的病區患者進行預警篩查,對于可能發展為重型的患者進行床旁指導。“‘關口前移’讓救治工作更合理、快速、高效。與這裏的醫生一起並肩戰疫,我們感到信心十足。”張麗娜説。
用心用情
全方位高品質服務患者
10月23日,吐魯番市人民醫院收治了一名疑難重症患兒。湖南援疆醫療隊副領隊成偉立即召集援疆醫療隊兒科、皮膚科、呼吸科、急診科等相關學科的20多名專家進行會診,還邀請了湖南兒科權威專家線上會診,針對患兒情況制定治療方案。在醫療隊的精心治療下,孩子的病情很快穩定下來。
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各援疆醫療隊不斷摸索經驗,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落實到每個環節,為患者提供優質醫護服務,真心真情守護患者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從接收第一位患者開始,吉林援疆醫療隊精準評估、關口前移、早期介入、精準施策,給予患者生活及心理幫助,確保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我們有較豐富的抗疫和救治經驗,有專業化的醫護團隊,高水準救治、呵護生命安全和患者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醫療隊副領隊、吉林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吳敏飛説。
為了讓一名初三學生安心學習,江西援疆醫療隊想方設法為他送來一張小書桌,並且把他安排在艙內相對安靜的一個角落;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一只只寫滿祝福話語的紙鶴傳達著河南援疆醫療隊對患者滿滿的祝福……各援疆醫療隊用醫術治愈病痛,用真心真情向患者傳遞著溫暖,充分詮釋了中華民族患難與共、守望相助的優良傳統,也充分體現著兄弟省市黨委和政府的政治擔當和人民群眾的大愛仁心。